首页 > 生态 >

国家水网建设再提速

发布时间:2023-06-23 03:27:41来源:
一座座大坝拔地而起、一道道灌渠穿行沃野、一条条输水管道巴山越岭……近年来,我国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全力提速,水利工程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国家水网建设不断推进。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以南水北调东、中、西线工程为输水大动脉,以重大水利枢纽工程为重要调蓄结点形成流域区域防洪、供水工程体系。

 

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打开中国地图,北缺南丰是我国水资源分布的一大特点,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我国北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优化基础设施体系的布局、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而国家水网是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正因如此,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能有效缓解我国水资源分配不平衡的问题,推动供水安全保障、洪涝灾害防御、水生态保护修复等能力提升。

 

那么,《纲要》在加快建设现代化水利基础设施体系方面将聚焦哪些重点工作?

 

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辰昕表示,首先要优化国家水网工程布局。根据我国自然地理格局、江河流域水系分布、水利基础设施网络以及河湖水系连通情况,立足流域整体和水资源空间均衡,统筹存量和增量,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

 

其次要完善国家水网工程结构。在水资源配置和供水保障体系、流域防洪减灾体系,河湖生态系统保护治理体系方面,做到科学规划、统筹管理。

 

此外,还要统筹国家水网工程功能。坚持系统观念,立足流域整体,兴利除害相结合,加强水网统一调度和水工程联合调度,着力提升工程整体效能和全生命周期的综合效益。

 

最后,要促进国家水网工程系统集成。加强水网数字化建设、加强河湖水系和人工基础设施融合发展、加强水利与农业、能源、交通、生态等相关产业协同发展。

 

谋划重大项目,全面系统安排

 

据了解,《规划纲要》围绕推动建设高质量、高标准、强韧性国家水网,谋划了一批重大项目,在项目和投资政策上,也作出了全面系统的安排。

 

任何工作的开展,都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因此,深化项目前期工作至关重要。

 

“国家水网重大工程涉及水资源综合利用,还涉及征地移民、生态环境保护、水事关系协调等一系列复杂问题,深入做好前期工作是科学推进项目建设的基本前提。”赵辰昕介绍,为了应对一系列复杂情况,国家发展改革委将遵循“确有需要、生态安全、可以持续”的论证原则,统筹平衡流域区域建设需求,指导地方坚持水资源节约保护和综合利用,扎实做好重大专题论证,同时还要加强环境影响评价,通盘优化设计方案,妥善协调流域水事关系,全面深化项目前期工作。

 

不仅如此,国家水网工程建设规模大,投资需求高,加大投资支持力度也是一项必要工作。

 

针对这一方面,赵辰昕提出,将把国家水网工程作为重要支持领域,保持中央预算内投资合理强度,重点保障跨流域跨行政区域。不仅如此,还要支撑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提升防洪减灾和粮食生产能力等重大项目投资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指导有关地方将水网建设作为政府投资的优先方向,根据地方财力状况,合理把握建设强度和推进节奏,落实好重大工程的地方投资。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是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赵辰昕指出,国家水网工程有很强的公益性,但同时也有一定的经营性,所以要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和市场融资、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等多方面作用。

 

具体而言,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深化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落实水价标准和收费制度,建立项目合理回报机制,积极引导各类投资主体特别是民营企业依法合规参与,扩大股权和债权融资规模,以市场化改革来推动加快水网工程建设。

 

从“望天收”变“米粮川”

 

水是金汤玉浆,灌满粮囤谷仓。近年来,经过大规模水利建设,我国加快推进大中型灌区建设和改造,累计恢复和新增灌溉面积达到了6000万亩,改善灌溉面积近3亿亩,全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从9.37亿亩增加到10.44亿亩,新增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约600亿斤。现阶段,我国农田灌溉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54%,生产了全国75%的粮食和90%以上的经济作物。

 

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命脉在水利。农业是我国发展的根基所在,而农业发展的过程中离不开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也正因如此,《纲要》围绕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稳定供给这个“国之大者”,进行了统筹谋划。

 

长久以来,我国基本水情一直是夏汛冬枯、北缺南丰,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降水灌溉不同季、水土资源不匹配等因素一直制约着部分地区的农业发展。

 

“要优化水资源总体配置格局。”发布会上,提到如何充分发挥国家水网建设在夯实农田灌溉基础、保障粮食生产安全方面的重要作用,国家发展改革委农村经济司司长吴晓首先提到要从全局高度通盘优化水资源配置的总体格局。他指出,要促进水资源在时间层面以丰补枯、跨期平衡,在空间层面南北调配、东西互济,有效增加农业灌溉水量和面积,切实提升灌溉水源保障程度,促进地尽其力、水尽其用。

 

围绕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吴晓说:“‘十四五’期间,中央预算内投资重点支持开展120多处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项目完成后,预计可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约8800万亩,新增年节水能力约70亿立方米。”

 

现代化灌区是实现现代化农业的重要基础,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是灌区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围绕现代化灌区,吴晓提出,将以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为重点,结合国家骨干网水源工程和输配水工程,新建一批节水型、生态型灌区,同步开展灌排骨干工程和田间配套工程建设,优先将大型灌区建成高标准农田,使更多的农田从“望天收”转变为旱涝保收、稳产高产。

 

事实上,自2022年,我国开工了多项具有战略意义的水网骨干工程,如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以及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这些工程是解决水资源短缺、下游泄洪不畅等问题的根本之道。

 

今年,国家水网建设进一步提速。《纲要》这一顶层设计,将大力推动现代化高质量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建设,统筹解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问题。

(作者: admin)

版权声明:本文为三牛号作者或机构在本站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观点或立场,三牛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