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两弹一星”元勋朱光亚的个人主要事迹

发布时间:2024-06-28 16:38:32来源:
 

“两弹一星”元勋朱光亚的个人主要事迹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事迹吧,既然这样,那么朱光亚的个人主要事迹有哪些?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朱光亚的个人主要事迹,供大家参考!

 

朱光亚的个人主要事迹【篇1】

朱光亚(1924.12-2011.2)中国工程院首任院长、中国核科学事业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中国工程科学界支柱性的科学家、中国科技众帅之帅、“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朱光亚,是中国首枚原子弹研制的技术总负责人,是中国核武器研究领域公认的“众帅之帅”。翻阅中国数十年的国防科技发展史,朱光亚除了他的名字以外,其余情况都不见经传。即使是在“两弹一星”元勋中,他也是被最晚解密的。

在公众场合,朱光亚也是少言寡语,不苟言笑。看到他凝重的脸色、威严的剑眉,有人说他长得像“关云长”,对他愈发感到神秘莫测。

朱光亚的个人主要事迹【篇2】

翻阅中国数十年的国防科技发展史,特别是早些年,朱光亚除了他的名字以外,其余情况都不见经传。即使是在“两弹一星”元勋中,他也是被最晚解密的。

在公众场合,朱光亚也是少言寡语,不苟言笑。看到他凝重的脸色、威严的剑眉,有人说他长得像“关云长”,对他愈发感到神秘莫测。

外国人最早注意到他,是上世纪70年代。当时,在中国新闻媒体上,钱学森、朱光亚的名字总是连在一起。美国《纽约时报》因此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是《钱学森之后的那个人》。

那个人是谁?美国人在猜……

其实,两个名字的排序已经暗含“天机”——如果把中国的战略核武器比作一把“枪”,这两位科学家珠联璧合:钱学森是研制“枪”的,负责导弹;朱光亚是研制“弹”的,负责核武器。

“核武器,利用能自持进行的核裂变或聚变反应释放的能量,产生爆炸作用,并具有大规模杀伤破坏效应的武器的总称。”翻开《中国军事百科全书·核武器》,首页上这48个字的定义,就是朱光亚撰写的。

朱光亚,是中国首枚原子弹研制的技术总负责人,是中国核武器研究领域公认的“众帅之帅”。

朱光亚的个人主要事迹【篇3】

1946年,朱光亚与李政道等几位从西南联大选出来的数理化精英,在华罗庚的带领下奔赴美国,去学习原子能技术,不料遭到美国政府拒绝。几位青年学子不得不就地解散,朱光亚就去了他恩师吴大猷的母校——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学习核物理专业。

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来时,朱光亚欢欣鼓舞,与其他几位同学组织成立留美中国学生科学协会,通过召开座谈会、编写《赶快回国歌》、起草《给留美同学的一封公开信》等,动员大家回国效力。公开信在《留美学生通讯》发表,他也抢在美国对华施行全面封锁前自筹经费,于1950年2月回到祖国。

朱光亚的个人主要事迹【篇4】

1924年12月25日,湖北武汉宜昌镇上一户普通的朱姓人家里降生了一名男孩,取名光亚。还未满6岁,年幼的朱光亚就从汉口第一小学附属幼稚园升入了该校初小一年级。童年的朱光亚,求知欲非常强烈,对老师讲授的知识,一定得弄懂了才罢休。

1938年10月25日,日寇占领武汉,朱光亚全家逃到重庆。考取中央大学物理系的朱光亚,于次年转到了位于昆明的西南联大物理系。在名家荟萃的西南联大,他师从周培源、吴大猷等著名物理学家,受到了第一流的学术训练。当时的西南联大物理学教授众多,每个教授只能分讲到物理学的一部分,所以教授们都把自己最拿手的部分拿来开讲,打造了精品的物理学课程。所以,西南联大物理系学生的学术功底非常扎实。

当时的联大实行淘汰制,教学和考试极为严格,物理系的学生考试能得80分以上,就算是佼佼者了。有一次,朱物华教授的无线电学进行年考。朱教授以严格著称,出的题也比较难,不少同学都担心这次考试能否及格。结果成绩公布后,竟然有一个人拿到了满分,全系哗然。由于西南联大公布考试分数时,只把考生的学号公布出来,这次满分一出,引起了大家的好奇,都在纷纷打听这位佼佼者究竟是谁。由此,朱光亚被大家刮目相看,更受到了老师们的青睐。1945年,朱光亚从西南联大物理系毕业,成绩优异的他被留校任教。

朱光亚的个人主要事迹【篇5】

1946年9月,朱光亚与李政道、唐敖庆等一起,随华罗庚、吴大猷、曾昭抡教授赴美考察原子弹制造技术。后因美国政府不允许去其原子弹相关机构考察,朱光亚来到密歇根大学学习核物理,常与同期在美国留学的杨振宁、李政道等探讨理论物理问题。朱光亚学习优秀,各门功课均是A,赴美不到一年就在世界顶级物理期刊《物理学评论》上连续发表文章。1950年2月,年仅25岁的朱光亚获得博士学位。

新中国成立后,朱光亚响应祖国号召毅然回国,还牵头组织51名留美学生学者联名发表公开信,呼吁海外学子回去参加新中国的建设,“把血汗洒在祖国的土地上浇灌出灿烂的花朵”。他受聘为北京大学物理系副教授,参与领导创建东北人民大学(现吉林大学)物理系,满腔热情地投入教书育人工作中。

1952年,根据战争的需要,朱光亚不顾自身安危,穿上志愿军军装,穿过硝烟弥漫的战场,参加板门店停战谈判。

朱光亚的个人主要事迹【篇6】

“我这一辈子主要做的就这一件事——搞中国的核武器。”朱光亚与核的交情长达半个世纪,他先后参与领导和组织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次空投原子弹和“两弹”结合试验任务,推动祖国核事业飞速发展。

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再一次证明了他的突出贡献。朱光亚代表了一个跌宕起伏、终迎光明的时代,他以“科技众帅之帅”的身份参与了中国核武器从无到有、从弱变强的发展全过程,见证了新中国国防力量的成长史,是当之无愧的标志性人物。

在《给留美同学的一封公开信》中发出“回去吧!”的高声呐喊后,朱光亚毅然决然地选择在戈壁滩默默无闻地奉献自己的生命。

朱光亚的个人主要事迹【篇7】

朱光亚是中国原子弹、氢弹科技攻关组织领导者之一,组织实施了核电站筹建、核燃料的生产以及放射性同位素应用等项目的研究开发计划,参与了“863 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参与了中国工程院的筹建工作,在我国科技界、教育界特别是国防科技战线享有崇高威望。五十春秋呕心沥血,毕生奉献功勋卓著,他被誉为“科技众帅之帅”。

朱光亚归国抉择的“无悔”、铸造核盾的“无畏”、战略决策的“无惑”、科学精神的“无瑕”、人生境界的“无我”,这“五无”集中体现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也生动诠释了“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内涵。

 


(作者: 阿毛视界)

版权声明:本文为三牛号作者或机构在本站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观点或立场,三牛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