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明代官修地理总志《大明一统志》成书背景

发布时间:2025-02-11 15:29:11来源:
《大明一统志》是一部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明代官修地理总志,以下是详细介绍:

成书背景

  • 洪武三年(1370 年),魏俊民等按《大元大一统志》体例纂成《大明志书》,后洪武六年续纂,十七年编成《大明清类天文分野书》24 卷。
  • 景泰七年(1456 年)编成《寰宇通志》。
  • 天顺二年(1458 年),英宗朱祁镇以《寰宇通志》“简繁失宜,去取未当” 为由,令李贤、彭时等重修,于天顺五年(1461 年)四月成书,英宗亲自作序,赐名《大明一统志》。

内容与体例

  • 内容:以两京十三布政使司为纲,以所属一百四十九府为目,下设建置、沿革、郡名、形胜、风俗、山川、土产等 38 门。书末两卷记述朝鲜、日本、安南等 “外夷” 各国的情况。
  • 体例:仿效《大元大一统志》,但增设了郡名、公署、学校等类目,缺坊乡镇及里至。

版本信息

  • 主要有明内府刻本、嘉靖二十八年(1549 年)重刻本、万历十六年(1588 年)修补嘉靖本、弘治十八年(1505 年)慎独斋刊本、天启五年(1625 年)刊大字本、万寿堂刊本以及 1965 年台湾的影印本、《四库全书》本等。

价值与不足

  • 价值:目录前有全国总图,对山脉、河流和府州方位有所勾划;详细说明了各府部位及到京师南京的里程;山川、湖泊、井泉罗列更为详备;重视全国范围内交通状况记载。对研究明代疆域、地理、经济、民族关系和国际关系具有广泛而重要的资料价值。
  • 不足:因纂修时间仓促,参加人员多杂,书中存在地理错置、张冠李戴、以无说有等弊病,引用古事也有误,甚至句读不通,为学者所诟病。
  •  

(作者: 阿毛视界)

版权声明:本文为三牛号作者或机构在本站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观点或立场,三牛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