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你找到天山深处【祖孙三代守望168座丰碑】
祖孙三代守望168座丰碑
当车即将翻越独库公路上海拔3000多米的玉希莫勒盖达坂时,8岁的陈煜昊轻轻拉了一下妹妹陈沫希的袖子,小声说:“妹妹,郑爷爷就是在这里牺牲的。”年仅4岁的妹妹闻言放下手里摆弄着的糖纸,转头趴向车窗说:“好厚好高的雪。”“比人都高!”哥哥附和着。转眼,车钻进山洞隧道,黑暗中兄妹俩一起沉默了。
在中青报客户端1月6日展播的青少年社会实践教育微综艺“我疆全速奔向你”中,翻开了一段镌刻在天山深处的往事。
最大31岁,最小16岁的“爷爷”
兄妹俩有168位名字刻在碑上的“爷爷”,最大31岁,最小16岁。他们都是爷爷陈俊贵的战友,也是永远长眠在独库公路上的修路人。
上世纪60年代,毛主席作出了“搞活天山”的指示。1974年4月21日,国务院、中央军委下达《关于加快建设天山公路的命令》,并调派军委工程兵1.3万人挥师新疆,集结天山。300多公里深山峡谷,100多公里悬崖峭壁,其中还有一段长达6公里、连测绘人员都无法攀登测量,只能在图纸上用虚线标注的“飞线”。他们中有些人只系着一条安全绳悬在万丈深渊之上施工排险;有些人只凭钢钎铁锤硬生生凿通了天山四大山脊……筑路十年,天錾变通途,南北疆由此贯通。
天山深处守陵人
“路是躺下的碑,碑是竖起的路。”时至今日,这句话和168这个数字一起流传了下来。兄妹俩的车最终停留在天山深处的乔尔玛烈士陵园之中,他们迫不及待地跑下车,兄妹俩都记不清上次一家人团聚是什么时候。父亲、爷爷和奶奶常年“驻守”在这里,爷爷陈俊贵是第一代守陵人,父亲陈小弘是第二代。
其实最初是没有“守陵人”这个职位的。公开资料显示,2006年烈士陵园开始修建,而陈俊贵1985年冬天便已来到新疆为战友守陵。“其实刚开始想守一两年就回老家,没想到守到现在。”1980年,陈俊贵在修独库公路“乔尔玛段”时因右大腿肌肉被冻坏而住院治疗。治疗4年后,陈俊贵复员回辽宁老家娶妻生子,“本想一直平淡安稳地过下去,但总能梦到我的班长郑林书。”
哥哥陈煜昊领着妹妹用抹布小心翼翼地擦拭着郑林书的墓碑,当有游人向他们问起墓碑故事的时候,陈煜昊看到父亲陈小弘用眼神鼓励他开口讲述,他便鼓起勇气学着爷爷的腔调这样开口道:“这要从一个馒头讲起,那一年大雪封山……”
陈俊贵一家都牢牢记得1980年4月的那场漫天大雪。因施工部队被暴风雪围困,班长郑林书奉命带领陈俊贵等3名战士向驻守在山下的部队送信。海拔3000多米的山上高寒缺氧,班长带着他们一起在雪地里整整爬了三天三夜后,在零下20摄氏度的雪地中筋疲力竭,生死关头,班长把最后一个救命的馒头给了当时年仅21岁的陈俊贵:“你年轻,坚持住,如果有机会,请你到我老家看望一下我父母。”牺牲时,班长年仅24岁。
班长的临终嘱托像一座大山沉甸甸压在陈俊贵心头,但他不知道班长家庭地址和父母姓名,在多方打听无果的情况下,陈俊贵辞掉老家稳定的工作,带着妻子和刚刚出生的儿子陈小弘回到了班长和战友牺牲的新疆天山脚下,住在离班长最近的一个山坡上。他们简单盖了3间房,开垦了20多亩荒地,当起了农民,成为第一代守陵人。
为了养活全家人,陈俊贵过了几十年近乎原始的生活,洗漱做饭都用桶装的雪水,最家常的菜饭是稀粥配咸菜,孩子的学费更是需要东拼西凑的大问题。“贫穷”是陈小弘对自己童年最深刻的印象,他不止一次地埋怨父亲“为什么一定要守在这里”,他只想让家人生活得好一点。
可当兵后,陈小弘终于明白了父亲的选择,并逐渐选择成为父亲曾经的样子:主动报名参与重修独库公路,修建的起点便是从乔尔玛出发;主动请缨守护烈士陵园,帮父亲了却了心头最重要的一桩心愿,找到了班长的家……
可陈俊贵还是“到迟了”,只见到班长父母的墓碑。陈俊贵便跪在坟前暗自发誓:“有生之年,一定要守好战友们,战友的父母,就是我的亲人。”
168座碑 168位亲人
纵使相隔千万里,找到168名战友的“父母”,成了老兵陈俊贵的执念。辗转多年,陈俊贵已经说不清自己到底走过祖国多少座城市,但他清楚地记得这168个名字,“如今已经找到了84个,我一定要把剩下的都找到。”如果双亲还健在,陈俊贵想为他们做顿饭;如果已走了,就替他们儿子烧炷香,敬个礼,告诉他们:“您在新疆也有一个儿子。”有时候,陈俊贵做完饭,也会特别多放一双筷子,多盛一壶酒,就好像战友还陪在身旁。
一次,陈俊贵来到战友石博韬的家乡。石博韬的父亲对他说:“我人在湖北心在新疆,因为新疆还有个儿子。”几十年过去了,石博韬的父亲依然每天都在看新疆的天气预报。又一次,陈俊贵找到一位云南战友的老母亲,当地政府已经给老母亲盖了山下装修好的新居,但老母亲不肯下山,就想独自居住在高山上四处漏风的土房:“我要等儿子回来,在我心中儿子永远活着。”可临告别的时候,老母亲一把抱住陈俊贵:“我知道了,你就是我儿子,我能不能抱着你睡一晚。”
“这里有太多故事了,你们现在起码要记住这些爷爷的名字,以他们为榜样。”午后树荫下,爷爷陈俊贵摸着兄妹俩的头,在他们耳边念叨着,“30多年了,我一直有个心愿没完成,我已经去过了84个战友的家,还有一半没去,现在你们的爸爸帮我守,我放心,可以出去寻亲了,你们在家要听话。”陈煜昊认真注视着爷爷陈俊贵的眼睛,郑重点了点头,向爷爷许诺道:“我会照顾妹妹的。”
虽然只有8岁,陈煜昊已经展现出成熟细心的一面,会拎着保温杯督促妹妹多喝热水,递给妹妹糖前会提前剥开糖纸,风大时会挡在妹妹身前……
夕阳将近,仍处在天山深处的乔尔玛烈士陵园并无歇息的地方,游人逐渐离开,但临走时总会留下点什么:“一束花”“蔬菜零食”“打印好的照片”……祖孙三代则来到陵园山脚下新盖的小铁皮平房里,屋子里没有网络也没有电视,他们也不常开灯,保留着日落而息的生活习惯。
屋子门口有一潭小小的山泉湖,泉水自天山顶上奔涌而下。父亲告诉兄妹俩:“是阳光把雪水融化的,汇成小溪水,而雪山顶端就是墓碑上的爷爷们长眠之地。”小屋子里没有儿童玩具,但经常能看到兄妹俩蹲在湖边寻找形状漂亮的石头,投石击水,留下阵阵涟漪。
超级厉害的大英雄
新疆的日照时间长,有时晚上10点才会完全天黑,但兄妹俩还是觉得光照的时间太短了,落日真正来临,也意味着他们即将和父亲爷爷告别。每当这时候,妹妹会生气地捏父亲的脸,哥哥则会躲在车里悄悄抹眼泪,“下次见面又要等很久”。
课堂内外,每当有老师或者同学问他们心中的大英雄是什么时,兄妹俩都不约而同地表达着:“想成为爸爸和爷爷那样的人”“我爸爸和爷爷是超级厉害的大英雄”。
“洒一碗酒,那碗里是岁月峥嵘;敬一个礼,那是士兵最真的情义。雪下了又融,草黄了又青,你种在山顶的松,岿然不动。”2013年,陈俊贵入选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每逢春暖花开之际,独库公路开放的信息总能登上各社交媒体平台热榜,而在网友留言中出现频率极高的关键词,除了“此生必去”“一日四季”外,“听陈俊贵讲解”“乔尔玛烈士陵园”也成了不少人网友口中“打卡”推荐。有人去后感叹称:“我们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的幸福。”
版权声明:本文为三牛号作者或机构在本站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观点或立场,三牛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