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难隔情谊浓
在中巴联合音乐会上,指挥家凯文·约翰·埃杜塞(中)同小提琴独奏家宁峰(右)、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首席李喆(左)向巴西观众致谢。 |
国家大剧院长笛首席叶怡礽(右)在大师课上悉心指导阿根廷科隆剧院高等艺术学院学生。 |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4月下旬,中国国家大剧院的艺术家们飞越近两万公里,抵达巴西、阿根廷,开启大剧院对南美洲的首次交流访问。在近两周时间里,中外艺术家与当地观众通过联合音乐会、舞台艺术电影、公开排练和大师公开课等形式,在艺术交往中相遇相知,在文化交流中增进友谊,谱写当代华章。
文化交流枝繁叶茂
中国与广大拉美国家虽相隔遥远,但民心相亲,彼此间怀有美好情谊。近两年来,巴西圣保罗交响乐团、阿根廷基什内尔文化中心、阿根廷科隆剧院和乌拉圭国家广播电视演出服务中心相继向中国国家大剧院发出邀请,希望中国艺术家到访演出、开展交流。这4家南美文化艺术机构是我们的老朋友,也是由国家大剧院发起成立的世界剧院联盟成员,彼此间展开了多维度、各类型的交流合作。2021年,基什内尔文化中心、科隆剧院便曾在国家大剧院“四海之声”线上演出系列中,呈现独具南美特色的管弦乐作品。
国家大剧院自建院以来,多次邀请巴西艺术家及乐团来院演出,观众反响热烈。其中,圣保罗交响乐团是首支登上国家大剧院舞台的巴西交响乐团。在筹备过程中,圣保罗交响乐团团长马塞洛·洛佩兹热情邀请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的音乐家加入圣保罗交响乐团2023乐季,同巴西音乐家合作演出,并将一场演出增加到三场,希望“给巴西人民更多感受中国艺术的机会”。
当中巴两国艺术家在典雅辉煌的圣保罗音乐厅共同演奏时,大家的心情都十分激动。艺术超越国界,以音乐为纽带,两国人民的心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执棒中巴联合音乐会的德国指挥家凯文·约翰·埃杜塞感慨道:“这是我首次同中国乐团合作,印证了艺术可以跨越语言和文化,促成交流与合作。”
在埃杜塞的指挥下,中巴两国音乐家共同演奏了中国作曲家李焕之的《春节序曲》、贝多芬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匈牙利作曲家里盖蒂的《罗马尼亚协奏曲》等中外名作。音乐会上半场的乐团首席由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首席李喆担任,下半场则由圣保罗交响乐团客座首席帕布罗·德·里昂担任。三场音乐会座无虚席,当地观众纷纷称赞中国音乐家精湛的演奏水平和精巧的曲目安排。
在历史悠久的科隆剧院,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与科隆剧院高等艺术学院的青年音乐家合作演奏了门德尔松的《E小调第四号弦乐四重奏》、莫扎特的《C大调长笛与竖琴协奏曲》,以及中国作曲家鲍元恺的《紫竹调》等优秀作品,中西合璧,余音绕梁。
艺术滴灌培育新芽
学习借鉴其他国家艺术发展经验,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是国家大剧院的文化使命之一。音乐传承历史,彰显文化,跨越语言藩篱,易于被外国观众欣赏和接受。因而,我们对音乐会曲目安排颇费心思,力求凸显中外交融。在演绎西方古典音乐之外,用西洋乐器演奏的中国传统曲目也深受当地观众喜爱。无论是悠扬雅致的《杨柳青》《紫竹调》,还是充满节日气息的《春节序曲》,都从不同侧面体现出中华民族高雅的音乐品格。其中,采用拨弦演奏方式演绎的《杨柳青》,轻快欢乐,别具韵味。
在音乐会之外,我向基什内尔文化中心推荐放映国家大剧院出品的多部舞台艺术电影,舞台上流淌的音符和影片中动人的画面,如高山流水般呈现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例如京剧电影《赤壁》,故事凝练、唱腔动听,一些经典场景,如“万箭齐发”的草船借箭、炽烈壮观的“火烧连营”,都给南美观众带来视觉冲击和心理震撼。
借由大银幕,中华文化的美好芬芳沁入当地观众的心田。阿根廷文化部国际事务负责人弗朗西斯科·塔亚纳说:“京剧电影《赤壁》的展映是阿中文化交流合作的生动案例,是中国传统文化走近世界各地观众的历史性瞬间。”
演出之余,中国音乐家走进巴西巴卡雷利音乐学院和阿根廷科隆剧院高等艺术学院,为不同年龄学生开设多场大师课。他们不仅以工作坊的形式引领同学们在演奏技巧上更进一步,还分享了在曲目选择和乐团面试等方面的经验心得。在巴卡雷利音乐学院,一位同学分享了自己在中国出生、成长的美好回忆。李喆鼓励同学们坚持音乐道路,欢迎他们来中国,在国家大剧院的舞台上施展才华。在科隆剧院高等艺术学院,一位学生特地告诉他的“临时老师”、国家大剧院长笛首席叶怡礽,在大师课上学到的特殊气息练习技巧等,将帮助他在音乐道路上取得更大进步。
以艺通心传递友谊
以文载道、以艺通心。近年来,国家大剧院不仅推动更多中国经典文艺作品走向世界,还广泛邀请国外名家名团登上中国舞台。在一场场演出中,他们亲身感受到中国观众的可爱,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可亲。
刚刚在国家大剧院结束7场“贝多芬马拉松”的奥地利钢琴家布赫宾德惊叹于中国乐迷之专业,少年儿童艺术素养之高;德国大提琴家扬·沃格勒特意观看了评弹演出,并与评弹艺术家进行了交流,被中国传统戏曲的精妙折服;出生于阿根廷的指挥大师巴伦博伊姆感慨中国文艺观众群体不断扩大,年轻观众越来越多……这些优秀音乐家在世界各地演出时,也常常分享在中国的见闻感受,讲述中华文化给他们留下的美好回忆。这也充分说明,文化交流活动“走出去”“引进来”,不仅能让中国了解世界,也能让世界了解中国,为中外文化交流奏鸣曲增添新的动人乐章。
作为中外文化交流平台,国家大剧院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优秀艺术发展经验,促进中国歌剧事业不断进步。即将上演的普契尼歌剧《托斯卡》就由国家大剧院携手上海歌剧院、陕西大剧院,与海内外歌剧创排经验丰富的艺术家联合制作、演出。来自意大利的歌剧导演阿蕾桑德拉·潘泽沃尔塔与舞美设计师威廉姆·奥兰迪与中国团队制作出现代感颇强的舞台布景,为可歌可泣的爱情悲剧渲染出忧伤氛围;莫妮卡·扎内廷、孙秀苇等意、中两国优秀歌唱家在指挥家许忠的带领下,联袂国家大剧院合唱团与上海歌剧院交响乐团,共同展现这部经典歌剧的动人艺术魅力。这种合作模式汲取中外歌剧艺术精华,共享艺术创作经验,是国家大剧院携手国内同行向海外优秀艺术家学习借鉴音乐艺术的有益探索。
近年来,国家大剧院加强线上演播,推出中英双语导赏,将凝聚中华文化精髓的优秀演出面向海外传播,覆盖175个国家和地区的2300万受众。在“融合之美:中国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英国皇家爱乐乐团联合音乐会”线上演出时,双语导赏详细介绍了中国与西方音乐的不同特点。一名厄瓜多尔观众留言道:“清晨7点半的直播音乐唤我起床,聆听中国的美妙乐音。此刻我戴着耳机坐在沙发上,仿佛漫步于山间,微风拂面,鸟儿鸣啼,花朵芬芳。”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国家大剧院积极推动文化交流合作,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足迹遍及五大洲。此次国家大剧院艺术家们远赴南美,再次用音乐架起沟通之桥、相知之桥,不仅将中华文明之美传递到遥远的南半球,也带回巴西和阿根廷观众的祝福与友谊,为中国与南美洲蓬勃发展的文化交流事业再谱新章。
版权声明:本文为三牛号作者或机构在本站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观点或立场,三牛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