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空心村”蝶变“网红村” 杜堂实践绘就和美乡村新图景
央广网武汉7月21日消息(记者朱娜 实习生邓子依 通讯员黄宣)盛夏时节,走进武汉市黄陂区姚家集街杜堂村,小桥流水、婆娑烟柳与一幢幢白墙青瓦的民宿相映生辉,惬意的田园风光尽显悠然郊野之趣。夜幕降临,浪漫烟花秀、乡村电音节、古装实景巡演、露营烧烤派对……沉浸式的互动体验和特色活动,吸引各地游客竞相“打卡”。
杜堂村航拍图(央广网发 邓子依 摄)
十年前,这个位于武汉市最北端的偏远村庄,曾因土壤贫瘠,种地收入微薄,村民纷纷外出务工,一度成为“空心村”。从昔日的无人问津,到如今的“诗与远方”,十年蝶变缘何而来?7月中旬,记者走进杜堂村探寻其乡村振兴发展“密码”。
能人返乡 昔日“空心村”蝶变“网红村”
杜堂村的变化始于政府引导、能人带动。2014年,黄陂启动首批美丽乡村试点,先后投入1500万元,对杜堂村进行整体规划,完成道路、管网等基础设施以及部分民房的立面改造,使村庄面貌焕然一新。2017年,黄陂区抢抓武汉市实施“三乡工程”政策机遇,选派回乡能人葛天才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带领村民共谋旅游富民新路子。
杜堂村乡村大舞台舞蹈表演精彩纷呈(央广网发 邓子依 摄)
“以前村里资源匮乏,全村抛荒耕地达85%以上,常年居住人口不足20%,房屋闲置率达85%,农田、农房和田园风光等资源贬值,没有产业,留不住人。”葛天才告诉记者,看到家乡落后的面貌,自己打定主意为家乡发展出一份力。
在前期政府支持的基础上,葛天才追加投资,先后流转7000亩荒地,改造村湾9个,民房664栋,在荒田荒坡上种上四季开放的鲜花1000亩,在山林空隙中建成150亩的鸟语林,开发农耕体验、滨湖亲水、户外拓展、共享农庄、精品民宿等产业项目……将沉睡的“空心村”成功打造为4A级景区“木兰花乡”。
木兰花乡景区亲子水乐园人气十足(央广网发 邓子依 摄)
2017年4月,武汉木兰花乡景区正式开园,当年便实现综合收入9000余万元。家乡的变化,让在外漂泊的乡亲们看到了希望,他们纷纷返乡成为了景区员工。据葛天才介绍,景区带动就业1100余人,其中本村农民就业389人。
今年,葛天才在景区原有项目基础上,抢抓乡村“夜经济”新风口,以地域民俗特色为抓手,结合木兰故事与历史传承,投资2.4亿元,上新夜游项目“木兰不夜城”,打造沉浸式文旅新场景,一开街便圈粉无数,火爆全城,特色鲜明的夜游产品满足了游客多样化的需求,春节期间累计接待游客近30万人次,端午假期单日游客量最高突破4万人次,创开街以来历史新高。
木兰不夜城灯光秀(央广网发 武汉木兰花乡景区 供图)
乡村变景区,共建促发展。木兰花乡景区建成开园以来,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38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5亿元,带动就业3000余人。从“花”经济到“夜”经济,接二连三的投入与创新升级,不仅释放了旅游市场新活力,也让“村景合一”的杜堂村迅速出圈。
农旅融合 村民变股东铺就振兴共富路
入夜伊始,木兰不夜城内彩灯万盏,火树银花。霓虹舞曲穿越北魏,再现《木兰辞》中的市井繁华。15大主题舞台30场艺术演绎,融入长街古巷,游客穿梭其中,流连忘返。
结合市井文化打造的木兰不夜城(央广网发 邓子依 摄)
“我们将闲置房屋进行统一改造后,打造成商业街、民宿区、文创街、美食街等多种业态,吸引市民下乡发展共享民宿、共享餐饮、农村电商、乡村艺术等产业。”顺着葛天才介绍的文创街方向,一路走向村落中心,只见一条别致的花溪小径蜿蜒曲折,沿斜坡走势缓缓延伸开来。
花溪尽头,是一栋栋隐匿于山水间的别致民宿。屋前有院,院中有花,拥一方原舍,便可赏一亩田园风光,好不惬意。
村民闲置房屋改造而成的花乡民宿(央广网发 武汉木兰花乡景区 供图)
“这些民宿都是利用村民闲置房屋进行改造的,保留了原始村落古色古香的韵味,也可坐赏花乡的如画风景。”葛天才告诉记者,为了让更多村民参与其中,共享乡村振兴带来的红利,在木兰花乡开业当年,杜堂村便发动村民联合景区成立旅游专业合作社,统一经营和管理村民资产,村民可将闲置房屋入股合作社获得分红收益。
今年50多岁的杜堂村村民段先梅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前自己在家里做农活守着几亩田地过日子,收入微薄,“现在家里的田地流转出去了,闲置房屋也出租了,我就在景区开店做生意,月均收入有2万多元,日子越过越红火。”
近年来,像段先梅一样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的村民还有很多。据统计,杜堂村共有600余人在家门口就业,农民从单一务农收入变为土地流转、入股分红、景区务工、自主经营多种收入,户均年收入增加10万元以上,村集体年收入达30万元以上。
木兰不夜城商业街内商户云集(央广网发 邓子依 摄)
“如今农房变民宿、村民变股东、闲置资源变资本,村庄蝶变带动村民经济收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游客来到村里可吃、可住、可赏、可玩,拥有更丰富的出游体验。”葛天才说,目前正规划在杜堂村与崇杰村交界处打造国家级汽车露营基地,通过农旅融合形式,将村庄和产业、农民和企业真正融为一体,带动周边村庄盘活闲置资源,拓宽乡村振兴共富路。
“梦里花乡”打造和美乡村“湖北样本”
如今的杜堂村,每逢周末、节假日游人如织。这个曾经的“空心村”,不仅实现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好生活有机融合,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国家森林乡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今年,成功入选全国首批、全省唯一“五好两宜”和美乡村试点试验项目。
杜堂村原来的荒坡上已种满了不同季节开放的鲜花(央广网发 黄陂区委宣传部 供图)
黄陂作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拥有国家3A级以上景区18个,年均游客接待量25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50亿元,带动36万人吃上了“旅游饭”。近年来,不断探索农旅融合发展新路径,先后建成省、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227个,形成了以木兰大道为主轴的“一主两翼”美丽乡村示范带。
“姚家集街是黄陂北部乡村振兴主战场,辖区内美丽乡村建设覆盖面广,特别是杜堂村在美丽乡村建设、实施‘三乡工程’等方面都有着先行先试的经验。”姚家集街相关负责人表示。
环境优美的崇杰村(央广网发 黄陂区融媒体中心 供图)
眼下,紧邻杜堂村的崇杰村、柏叶村、北门村、沿河村、刘湾村,正聚焦富民产业发展、人居环境美化、民生福祉改善、乡村综合治理、乡风文明建设等,挖掘自身特色亮点,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刘湾村草莓种植基地(央广网发 黄陂区委宣传部 供图)
此外,沿河村的蓝莓、“阳光玫瑰”种植产业、刘湾村的草莓采摘园也正在如火如荼地发展建设中。
以杜堂村为示范样本,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和美乡村画卷正在黄陂大地徐徐展开。
版权声明:本文为三牛号作者或机构在本站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观点或立场,三牛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