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首批“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工作站”集中授牌
为落实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更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南开大学传扬“知中国、服务中国”的学术传统,发挥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学科科研优势,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建立一批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工作站。今年暑期,首批70个工作站将建成,遍布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7月29日,首批乡村工作站在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郝家桥村集中授牌。
29日上午,南开大学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工作站集中授牌仪式在郝家桥村数字体验馆举行。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南开大学校长陈雨露为来自陕西绥德、吉林梨树、河南兰考、浙江龙港、贵州雷山、湖北张沟、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山西襄垣、山东二屯、甘肃陇西、陕西米脂、浙江临平等地的乡村工作站站长代表颁发聘书,并与陕西省政协副主席、榆林市委书记张晓光,国家乡村振兴局、榆林市、绥德县、中国农业银行有关负责人一起为各站授牌。乡村工作站专家代表、南开大学师生代表共同与会见证。南开大学党委副书记牛文利主持授牌仪式。
据介绍,南开大学在全国范围内布局启动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工作站,旨在聚焦国家需求,深化“知中国”的内涵,将工作站作为学校智库进行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研究的常态化观测点,扎根基层开展实地调研,梳理总结先进经验和规律性做法,建立案例资源库,组织学校专家智库为解决中国乡村振兴中的痛点堵点问题提供“南开方案”,形成系列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高质量咨政报告;赓续“服务中国”的传统,将工作站作为学校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重要载体,调动校友力量,依托地方政府,组建“师生四同”实践团队奔赴乡村一线发挥专业优势设计开展实践项目;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工作站作为学校完善育人体系、提升育人质量的重要载体,构建实施“知识传授—能力提升—实践锻炼—文化引领”全过程育人链条,建立健全学生主动参与机制,转变学习方式,实现“五育融通”,办好南开的“大思政课”,引导学生切实把小我融入大我,努力成为“公能”兼备的国之栋梁。
“主动对接乡村振兴这一重大战略需求是伟大时代赋予高校的光荣使命和责任担当,南开大学率先成立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研究院,在全国各地多个乡村一线布局建设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工作站,为南开大学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动员师生力量投身乡村振兴伟业,搭建了重要的实践平台。”陈雨露说。
南开大学拟用3年时间在全国共建立200个工作站;用5年时间,实现赴工作站开展实践师生人数达到10000余人。每个工作站均设立当地站长、校友站长以及校内专家站长,从多维度协调整合资源,形成合力。
陈雨露表示,南开大学将进一步汇聚智库、专家、师生、校友、社会各方力量,将工作站打造为南开师生科研报国的“桥头堡”,引领师生真正把科研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将工作站打造成为人才培养改革创新的“先头兵”,将知识课堂延伸到基层乡村,将育人空间拓展到祖国各地;将工作站打造为校地深入合作的“试验田”,写好以更大合力推动乡村振兴的“新文章”。
27日下午,南开大学“知中国,服务中国”乡村振兴研讨会在绥德召开。
会上,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及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经济学院、旅游与服务学院的乡村振兴领域专家分别围绕乡村工作站建设思考、乡村发展共同体打造、乡村振兴重点问题剖析、郝家桥村旅游发展规划建议等方面内容建言献策。来自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工作站、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工作站、浙江省温州市龙港县工作站、贵州省雷山县南猛村工作站的站长代表分享了当地乡村振兴发展路径以及工作站建设现状和未来展望。榆林市、绥德县有关负责人介绍了当地乡村振兴建设做法及成效,并希望未来依托工作站,与南开大学在干部师生交流、产学研深度融合、农业专业型人才培养等方面深化校地合作。
陈雨露说:“建设好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工作站要有真情怀,发现真需求,找到真抓手,做到真动员,最终实现真升华。面对中国式现代化中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难题,大学应有使命与情怀,充分学习调查研究的方法论和实事求是的精神,了解乡村需求,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最关键的阶段作出南开大学应有的贡献。”
版权声明:本文为三牛号作者或机构在本站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观点或立场,三牛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