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经济主题记者会,信息量很大!事关经济发展目标、减税降费、货币政策、促进消费、资本市场监管等关键信息
羊城晚报特派北京记者 王莉 刘克洪
3月6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举行经济主题记者会。近两个半小时的记者会上,五位部门主要负责人就发展改革、财政预算、商务、金融证券等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谈GDP增速:5%目标奋力一跳能够实现
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表示,今年将5%左右作为中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是党中央、国务院在综合平衡基础上兼顾当前和长远、需要和可能提出的,是经过科学论证的。这一目标符合“十四五”规划的年度要求,与经济增长的潜力基本匹配,是一个积极向上、奋力一跳能够实现的目标。
“开年以来,中国经济延续回升向好态势。”郑栅洁介绍,实物量等先行指标较快增长,前2个月全国统调发电量同比增长11.7%,工业用电量增长9.7%。文化、旅游、餐饮等消费旺盛,春节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人次同比增长34.3%,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19%。2月份,制造业企业生产经营预期活动指数为54.2%,非制造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7.7%,持续位于扩张区间。
郑栅洁指出,综合分析,一季度经济运行有望实现良好开局。2024年中国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将进一步巩固和增强。
谈“国家账本”: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具体怎么理解?财政部部长蓝佛安表示,适度加力,主要是统筹运用各类财政政策工具,适度扩大财政支出规模,落实税费优惠政策,促进高质量发展。他透露,在落实好去年延续和优化的税费优惠政策基础上,今年将有针对性地研究出台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更好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提质增效,主要是优化财政管理,加强政策协同,提升财政政策质效。”蓝佛安表示,从财政管理来讲,要落实落细过紧日子要求,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严肃财经纪律,坚决防止财政资金“跑冒滴漏”。从政策协同来看,要统筹运用税费、专项资金、政府债券等政策工具,加强与货币、就业、产业等其他政策的协调配合,打好“组合拳”,避免“单打一”,推动政策同频共振。
谈货币政策:着力提振信心、稳定预期、稳定物价
近期,降准力度和贷款利率下行幅度都超过市场预期。对此,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表示,目前,整个中国银行业的存款准备金率平均是7%,后续仍然有降准空间。2023年两次降息并且降低存量按揭贷款利率,引导主要银行下调存款利率,今年2月份又引导5年期以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降低0.25个百分点。“这些将有力促进降低社会融资成本,支持投资和消费。”潘功胜说。
下阶段,货币政策将如何支持经济回升向好?潘功胜说,在货币政策的调控中,将更加注重平衡好短期与长期、稳增长与防风险、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关系,强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着力提振信心、稳定预期、稳定物价,为经济运行发展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谈特别国债: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城乡融合发展等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从今年开始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今年先发行1万亿元。郑栅洁表示,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战略全局,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部署,既利当前、又惠长远,既可以拉动当前的投资和消费,又能打下长期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郑栅洁称,初步考虑,超长期特别国债将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城乡融合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粮食能源安全、人口高质量发展等领域建设。他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在会同有关方面,抓紧制定形成具体行动方案,按程序报批后启动实施。
谈促进消费:以旧换新惠民利企、一举多得
2023年,消费对于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82.5%。商务部部长王文涛表示,今年促消费的两个重点工作:一是推动汽车、家电、家装厨卫等消费品以旧换新,二是提振服务消费。
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了《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重点将实施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回收循环利用、标准提升“四大行动”。
郑栅洁表示,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既能促进消费、拉动投资,也能增加先进产能、提高生产效率,还能促进节能降碳、减少安全隐患,既惠民、又利企,一举多得,是一个重大利好。“这是一项系统工程,做好这项工作要打好政策组合拳。我们将会同有关方面,加大财政、金融、税收等政策支持力度,强化用地、用能等要素保障和科技创新支撑,深入实施‘四大行动’,把实事办好、好事办实,扎实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谈资本市场监管:防假打假,规范减持,推动分红
记者会上,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吴清强调,证监会的首要职责就是抓好全链条各环节的监管,与各方面一起营造良好的市场生态和一流的营商环境。他提到,在监管层面,要严把入口、狠抓日常、畅通出口、压实责任。
其中,在企业上市后的日常监管中,突出抓三件事:防假打假,规范减持,推动分红。吴清强调,对一些通过“技术性”离婚、融券卖出、转融通等绕道违规减持的,要进一步堵塞制度漏洞。对于大股东、实控人等违规减持的,要依法严厉打击。此外,对于多年不分红或者分红比例偏低的上市公司,将区分不同情况采取硬措施,包括限制控股股东减持、实施ST风险警示等,还将推动有条件的公司一年多次分红
版权声明:本文为三牛号作者或机构在本站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观点或立场,三牛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