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才服务办公室总监刘镇汉接受羊城晚报专访:把香港优势和机遇 讲给全世界人才听
首届香港·全球人才高峰会暨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质量发展大会今明两日举行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孙唯 陈晓璇
5月7日至8日,首届香港·全球人才高峰会将在香港举行。这是香港推出人才引进计划以来首次汇聚全球人才的盛会,同时举办的还有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质量发展大会,充分展现了从香港到整个粤港澳大湾区在人才战略上的重大部署。
人才是第一资源。香港人才引进计划究竟多“香”?该计划未来将如何赋能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在香港·全球人才高峰会前夕,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独家专访了香港特别行政区劳工及福利局、香港人才服务办公室总监刘镇汉。
香港优势在于背靠祖国、联通世界
羊城晚报:香港人才服务办公室于2023年10月30日正式成立运行,至今约有半年时间,其间在吸引人才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
刘镇汉:我们确定了两个工作重点。第一是在世界各地招揽不同人才来香港发展,包括海外国家和内地的人才来到香港;第二是在人才落户香港的过程中,适时提供便利和协助。我们会帮助他们融入香港,让抵港人才更轻松地适应新生活环境,找到工作,安心定居,在个人职业发展的同时,也为香港长期发展贡献力量。
羊城晚报:比起把人才“引进来”,让人才“留下来”更为关键也更难。香港人才服务办公室在留住人才方面有哪些方法?
刘镇汉:无论是选择在港就业,还是考虑来港创业,针对人才的来港生活,香港人才服务办公室都会提供帮助。我们会定期举办研讨会,内容覆盖教育、就业、住房等多个方面,也会邀请合作伙伴参与,解答人才的各种实际问题,包括如何在香港安居、融入当地文化等。最近我们还开办了粤语学习体验班,帮助非粤语背景的人才更好地融入香港生活。我们也将加入更多的项目,不仅限于来港人士,而是面向所有希望拓宽香港社交网络的人才,让他们能相互交友和沟通交流。目前,香港人才服务办公室已经处理了1.3万个网上查询,设置了48小时内回复95%问询的服务目标。
羊城晚报:世界各地都在大力引进人才,您觉得香港在人才引进上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
刘镇汉:香港是一个国际大都市,也是国际金融中心,有相对优惠的税率,教育方面在全世界很出名。我们积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海外和内地的人才都了解到大湾区的魅力,这对于促进香港与整个大湾区的融合发展尤为重要。香港的优势在于背靠祖国,联通世界。未来二三十年当整个大湾区建设成熟的时候,发展机遇前景无限。许多人才可以来到香港和大湾区探索机遇,成为其发展进程中的一分子。
有效吸引人才是关键,暂不会“关闸”
羊城晚报:其实目前很多人对香港人才引进计划仍不知晓或了解不多。在您看来,这一计划到底有多“香”呢?
刘镇汉:目前,香港共推出了7个人才引进计划,其中以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以下简称“高才通”计划)最受欢迎。从2022年12月至2024年3月,人才引进计划共有约27万人申请,获批约17万人;其中,“高才通”计划申请约7.7万人,获批接近6.2万人,来港接近5万人。从数字我们可以看到香港推出的人才引进计划十分有效,特别是“高才通”计划吸引了大量内地和海外人才赴港发展。我们希望让更多人了解这些措施,并期待更多合资格人士来港。在过去半年中我们加大推广力度,不仅扩充了团队,还加强内地和海外渠道的宣传,希望达到更广泛的覆盖和影响。
羊城晚报:2023年、2024年,香港人才引进计划取消了年度名额限制,目前是最后一个申请“窗口期”吗?会否有一个名额收缩的“关闸期”?
刘镇汉:现在我们还不知道。我认为,这些计划的重点都是为了吸引推动香港发展的业界人才。如果某项举措能够有效吸引这些人才,那就不需要取消它。目前,取消名额限制是一个优化调整的方向,但后续的政策走向还是未知的。能不能帮助香港吸引到合资格的人才,这个是最重要的。
家长获批,孩子升学是否捷径因人而异
羊城晚报:香港人才引进计划是“一人获批,全家赴港”,如果家长选择去香港,对孩子的升学来说会是捷径吗?
刘镇汉:在教育领域,孩子升学并不存在一蹴而就的捷径。每个家庭的具体情况各异,比如有的孩子可能已经在内地或海外的国际学校就读,转至香港教育体系相对顺畅;而另一些孩子若一直在本地公立学校学习,适应新环境可能会相对复杂。我们建议家长深入了解香港的教育方法,找出最适合子女的教育路径。香港人才服务办公室可以为这些家庭提供信息帮助。我们希望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才抵达香港后,能够迅速融入当地社会,快速上手工作,在生活和教育方面都能得到妥善安排。
未来或适时调整策略,招揽不同人才赴港
羊城晚报:“高才通”计划在2023年取得了开门红,内地目前符合资格的院校有13所,未来会不会再扩大院校的范围?“港校北上”已成为一股“潮流”,未来香港人才引进计划会不会把这些学校的学生作为引进的一个主体?
刘镇汉:“高才通”计划合资格大学内地有13所,香港有5所,其他分布在世界各个地方。“高才通”计划实施不到两年,我们会从多角度审视,以确定是否进行改进优化。对于“港校北上”这个现象来说,我们需要的是各行各业真正渴望的人才,院校因素占比不大,即使某些所需人才未列入现有名单,未来我们也会灵活处理,适时调整策略,去各地各校招揽不同人才来香港发展。
羊城晚报:以即将举办的首届香港·全球人才高峰会暨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质量发展大会为契机,未来如何更好地加强粤港澳大湾区人才交流与合作?
刘镇汉:本次香港·全球人才高峰会由国际人才论坛、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质量发展大会和机遇汇人才博览展三个部分组成。5月7日的国际人才论坛,政商和学术领域领袖将汇聚香港,分享对全球人才市场动态的看法。5月8日的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质量发展大会主要内容涉及探讨在大湾区如何加强合作、如何推动大湾区吸引培育人才。在过去几个月研究海外推广时,我们也在尝试推广整个大湾区,把香港的优势和未来机遇讲给全世界的人才听。
在高峰会上多听听人才要什么、企业要什么
羊城晚报:如何衡量香港人才引进计划的成效?未来将会因应哪些因素作相应的调整?
刘镇汉:我们应该要“多听一点、多学一点、多做一点”。比如在本次香港·全球人才高峰会上,我们要听人才要什么、企业要什么,我们相当于是桥梁,将企业和人才连接起来,所以要多听一点、多学一点。目前,各类人才引进计划的传播范围还比较有限,我们希望多做一点,让内地和海外的人了解香港人才引进计划更多一点。
版权声明:本文为三牛号作者或机构在本站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观点或立场,三牛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