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国内 >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上海行政学院)常务副校(院)长曾峻:伟大建党精神内在地包含家国情怀

发布时间:2024-07-02 09:23:25来源:

曾峻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董柳 鄢敏

今年“七一”前夕,曾峻接受了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专访,解析伟大建党精神中的家国情怀。

羊城晚报:家国情怀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曾峻:我在研究过程中,更强调要回到“历史的当下”,就是当时的实际情况。建党及伟大建党精神,内在地包含着爱国主义的情结和家国情怀。

我自己对第一批中国共产党党员作过研究,有50多人。我看了这50多人的生平,发现一些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在当时的中国,他们的学历非常高,不少人有留日、留法的经历,没有一个文盲。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他们的家庭条件不好的话,那么家里面很难资助他到中国的大城市学习读书、到日本或者法国留学。他们当时的职业都很好,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有“非常体面的、有前途的职业”,他们中有大学老师、新闻记者,有的在政府机关任职——用现在的话来说是“公务员”。如果仅仅从个人角度讲,他们根本不需要去选择一个新的主义、组建一个新的政党,走上前途未卜的道路。为什么这批人都有一个共同的选择?因为他们希望团结在一起,用新的组织、新的思想来解决中国问题,给中国找到新的出路,所以我说这二者之间的关系是非常紧密的。

归结起来,正是因为有强烈的家国情怀,所以他们才去探索,最终找到马克思列宁主义,组建新的政党,在建党过程中又孕育出伟大建党精神。

羊城晚报:还有哪些故事能够从伟大建党精神里面去感悟这种家国情怀?

曾峻:这类故事非常多。当时第一批党员中有个叫林伯渠的党员,他是一直奋斗到最后的,后来他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秘书长的身份在天安门城楼上主持开国大典。林伯渠1921年1月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当时,他在孙中山身边工作,担任大元帅府参议,参加同盟会已经十几年了,资历非常老,但他在1921年作出了选择。1915年,李大钊和林伯渠在日本结识,后来不断地通信,李大钊不断地给他讲一些新的思想,讲一些国际形势。慢慢地,林伯渠从中真正认识到怎样才能真正解决中国的问题,最后他就选择加入中国共产党。

羊城晚报:其实那个时候也是做到了“两个结合”。

曾峻:是的,我们现在讲的“两个结合”——“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中,“第二个结合”是最近几年提炼出来的,是我们党的创新理论的一个重要成果。

从历史来看,我们党从一开始就非常强调“两个结合”,尽管我们党在历史上很长时间讲的是“第一个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但在“中国具体实际”里面,包括了中国所独有的历史、民族思维、民族的习惯、民族的表达方式,这些都是“两个结合”中的内容。“第二个结合”是我们最新的概括和表述,但在建党时以及党的各个历史时期,也都不同程度地体现出来了。

(作者: 阿毛视界)

版权声明:本文为三牛号作者或机构在本站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观点或立场,三牛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