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国内 >

潮州广济桥:千年古桥见证历史,饱经岁月风采更盛

发布时间:2024-07-03 09:17:21来源:

广济桥连接韩江两岸

文/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曾柯权

俗话说“到潮不到桥,枉费走一遭”。在潮州,有一座古老的桥穿江而过。伫立千年,数经重建的广济桥,与洛阳桥、卢沟桥、赵州桥并称中国四大古桥,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

千年古桥,风采更盛。如今的广济桥,正以开放的姿态,喜迎八方来客,向全世界讲述着独属于潮州的历史文化故事,并不断推陈出新,迸发出新的活力与魅力,在历史与时代的交互中焕发出新的生机。

“十八梭船廿四洲”

广济桥始建于南宋乾道七年(1171年),潮州太守曾汪命人在江中筑建了一个石墩,并通过86只梭船用铁链连接,形成别具一格的浮桥,名为“康济桥”,那便是广济桥最早的模样。此后,古代潮州的历任官员都承担起继续修建此桥的职责,从两岸向江中心递增桥墩,架起梁桥,减少浮船。

明宣德十年(1435年),潮州知府王源主持了规模空前的重修,将桥墩全面加固,在桥上建起了亭台楼阁,方便往来民众休憩、观景。中间江心仍然用24艘梭船联成浮桥,既方便船只通过,又方便泄洪,减少河水对桥梁的冲力;同时把桥命名为“广济桥”,取“广济百粤之民”之意。嘉靖九年(1530年),知府丘其仁将江心的24梭船减至18只梭船,至此广济桥形成了“十八梭船廿四洲”的独特格局。

潮州有一首流传甚广的民谣,“潮州湘桥好风流,十八梭船廿四洲,廿四楼台廿四样,两只鉎牛一只溜”。据潮州市古城文物保护管理中心讲解员刘堉榆介绍,这首民谣把广济桥的特色都融入其中。广济桥结合了梁桥、拱桥、浮桥三种桥梁形式,“十八梭船”组成的浮桥段,早上闭合,傍晚开启,活动式的设计被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称为“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洲”指的是广济桥的桥墩,因为体积庞大像四面环水的陆地,因此称之为“洲”。自明代开始,广济桥上每座楼阁的建筑风格和两面楹联匾额都不一样,从东西两岸看都是不同的“十二样”,于是民众口中便称赞为“廿四楼台廿四样”。

2003年,潮州市政府组织重修广济桥,该桥按照明代风貌全面进行修复,并于2007年竣工,遵循修旧如旧与保护文物的原则,在保留了古桥墩与古桥面的基础上进行加固加高修建了新桥面,并修复楼阁12座,亭屋18座,重现“十八梭船廿四洲”的经典格局,并定型为步行观光桥供海内外游客参观游览。

“一里长桥一里市”

千百年来,广济桥见证潮州历史变迁,成为海内外潮人的精神坐标,更是四方游客领略古城魅力的重要窗口。据介绍,原广济桥上的亭台楼阁还兼做商铺,作为旧时唯一一条潮州府城范围内沟通韩江两岸的桥梁,该桥不仅是交通要道,更是民众贩卖商品的热闹场所,有着“一里长桥一里市”的美誉。

近年来,潮州在保护和修缮的过程中,将当地的非遗和古桥结合起来,积极探索“文旅+非遗”跨界融合发展的新模式,让广济桥重现“一里长桥一里市”的热闹景象。

潮州市古城文物保护管理中心副主任黄智敏表示:“我们在桥上设置了陶瓷、麦秆画、潮绣、木雕、手拉壶等6个非遗精品展区,并常态化邀请非遗传承人在桥上进行技艺展演及举办非遗集市,结合知识科普、学习体验、文化交流等多种形式,进一步释放广济桥的非遗活力。”

记者在桥上看到,桥上的各个非遗展区分品类陈列着精美展品,剪纸、手拉壶、木雕、潮绣等非遗传承人在桥上展示着技艺,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观看。

潮州剪纸代表性传承人黄朝阳表示,自己经常在相关部门的组织下,在桥上剪一些充满潮州元素的剪纸文创作品,并为游客介绍潮州的剪纸及剪纸背后的故事,希望能更好地推介潮州文化。

今年过年期间,2024年潮州灯光秀-无人机表演活动在韩文公祠前广场与广济桥上方举行,黑夜里,无人机群以天空为画布,以广济桥为背景,勾勒出一幅幅秀美潮州画卷。古桥之上科技散发光彩,彰显了历史文物与现代科技的和谐发展。

黄智敏表示,接下来,他们将用数字技术赋能文物新生,使广济桥在历史与时代的交互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作者: 阿毛视界)

版权声明:本文为三牛号作者或机构在本站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观点或立场,三牛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