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韶关曲江:基层医疗实现“反向虹吸” 医共体建设形成“曲江经验”
文/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朱嘉乐 王倩 李可欣
“阿叔,今天吃早餐了吗?血糖检查正常。”“降压药按时吃,乡医有没有来帮你量血压?”在韶关市曲江区大塘镇,有这样一群医生走在田间地头,从镇里到乡里“追”着病人跑。
大塘镇中心卫生院距离曲江市区不到半小时车程。如今凭借帮扶模式下的医疗水平以及地理位置优势,不仅让本地居民留在镇上就能治好病,更吸引不少患者从市级、区级医院转而选择到大塘镇就医,让卫生院实现了基层医疗的“反向虹吸”。
“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近年来,韶关市曲江区在深入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中形成了“曲江经验”,获得国家卫生健康委的关注和肯定,并作为案例在今年四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司举办的培训会上得到分享。
让老百姓留在“家门口”看病
“宝贝,对着摄像头把舌头翘起来让我检查一下……没太大问题,多喝水,多补充维生素。”在曲江区医共体总院大塘镇分院(大塘镇中心卫生院)的医共体远程会诊室,屏幕里来自曲江区医共体总院(曲江区人民医院)的儿科专家正在远程查看诗诗(化名)的恢复情况。“我先按您的医嘱给她打消炎针,之后再观察一下是否还有发烧咳嗽。”卫生院医师一边扶着诗诗,一边回应看诊专家。
诗诗母亲杨女士告诉记者,4岁半的孩子已经高烧两天,在卫生院拍片后查出支气管肺炎,需要住院治疗。“起初担心孩子得了川崎病,想着带她到大医院做检查。没想到在家门口的卫生院就能连线专家得到答案,也不用到市区看病了。”
医共体远程医疗平台的搭建,是曲江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的一个缩影。由曲江区医共体总院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中医等专科医生组成专家团队,每天轮流下沉基层为老百姓解决看病难题,大塘镇分院便是其中之一。
去年年底至今,陈建繁被曲江区医共体总院派驻到大塘镇分院担任第一院长。作为呼吸内科专家,他发现当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缺乏效果好的抗生素和稳定期管理用药,而这对于治疗尤为重要。
以前由于医疗条件有限,在没有药效好的抗生素的情况下,基层医疗机构只能使用一级抗生素,不允许使用二级以上的特殊管制抗生素。许多基层医疗机构存在滥用抗生素现象,治疗效果欠佳导致病人流失。“医共体成立后,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目录里的药物均可以下放到基层使用了。”
医共体总院帮扶专家不仅带来了更齐全的药品,也带来了先进的诊疗经验及治疗方法。崭新的手术室在这里投入使用,达到1-4级手术室的建设标准。
以前镇村居民都喜欢往市区医院跑,如今在镇上就能得到有效的治疗,而且医保报销比例比区级、市级医院更高。更为特别的是,在市区居住的曲江居民驾车翻一个山坡便到了大塘镇。不用去大医院排长队,在镇一级医疗机构也能享受同等的医疗服务,让大塘镇中心卫生院实现了“反向虹吸”。
据统计,2024年1-5月,曲江区的区级医院下转基层患者数量同比增长5.6倍;大塘镇中心卫生院出院人次为941人,和去年同期的394人次相比,增长了138.83%。
家庭医生“追”着病人跑
“我们组建了七个家庭医生团队,每个团队分配50-60户家庭,共服务近400户居民。随访最久的家庭已有八年多。”一边翻着一本厚厚的侧田村高糖随访表,曲江区医共体总院大塘镇分院公卫科护师李敏向记者介绍道。
在大塘镇分院,不仅是患者来门诊更方便,更有家庭医生团队“追”着病人跑。团队由全科医生、中医师、护理人员和药学人员组成,每月定期深入乡村,走进家庭随访村民健康状况。
“辛苦你们又来跑一趟。降压药、降血脂药都在按时吃,胰岛素也按时打了。之前我都是吃两碗饭,现在终于改过来吃半碗了。”时隔一个月,村民徐叔(化名)又在李敏和同行医师的指引下量血压、测血糖,还被反复叮嘱要注意日常健康管理。
大塘镇分院慢性病一体化门诊自今年投用以来,形成了签约和就诊“一站式”的服务流程。曲江区医共体各分院的家庭医生团队的医生来自区、镇、村三级,提升了基层对慢性病患者的诊治管理能力和预防保健水平。目前,全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达81.93%和80.28%,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30.18%,健康生活方式形成率达90%。
医共体人均薪酬增长33%
在大塘镇梅花卫生站,大塘镇分院中医科组长、主治医师汤小芹每周一都会到这里开展中医适宜技术帮扶。通过手把手教学,带着该卫生站乡医何雪梅熟练操作针刺、艾灸、刮痧、拔火罐等中医适宜技术。除了在村卫生站出诊,她们还会一起到行动不便或高龄村民家中,提供上门中医诊疗。
自曲江区县域医共体建设以来,“区—镇—村”三级层层帮扶提升了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以区医共体总院大塘镇分院为例,帮扶专家在该院日常开展坐诊、查房、手术、义诊、培训等帮扶带教活动,同时,镇卫生院健全村卫生站分级培训制度,每个星期安排医生下沉到卫生站巡诊和带教。
医生帮扶基层抱着一腔热情,背后也离不开人事薪酬制度改革为医共体建设激活“一池春水”。
据介绍,曲江区创新开展以岗位为基础、绩效为核心的“工分制”绩效分配改革,促进医共体内人员多劳多得、优绩优酬。例如,区医共体总院的专家帮扶基层分院时,就能够计算单独的工分。目前,医共体人均薪酬收入比改革前增长33%,基层医务人员薪酬水平略高于区级医院同级人员。
与此同时,医共体总院探索建立“人才周转池”,实行编制、岗位、资金一体化管理,对医疗卫生人才统一管理、科学调配。也就是说,在医共体内的基层医疗机构,医生的工作地点也并非一直固定。在医共体内,将患者需求摆在首位,人才有序流动,人力资源配置更加灵活高效。
版权声明:本文为三牛号作者或机构在本站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观点或立场,三牛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