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国内 >

广州超大规模中小学不断增加 背后原因竟是“校长荒”?

发布时间:2024-11-22 09:15:40来源:
近日,相关部门发布的规划信息显示,2025年广州有望开办7所新高中,其中不少是名校新校区,例如广州六中花都校区高中部、真光中学广钢新城校区。

一校多区、动辄招生几千人……广州近年来出现越来越多超大规模中小学校。这些超大规模学校的形成,一定程度上源自相关管理部门对“新学校”能不能办成社会普遍认可的“新名校”没信心、不放心,只好尽量“贴名牌”,让名校多开新校区。

为何对“新名校”没信心?记者进一步采访发现,出现该问题在于当前没有足够多的优秀校长可托付新学校,校长培养速度赶不上老校长退休和新学校开办的速度,一定程度上出现了“校长荒”。

现象

知名中小学“体量超标”

近年来,广州无论是区属中小学,还是省市属普通高中,越来越往超大规模学校方向发展。

《广州市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指引》要求,普通中小学校的适宜规模为小学每班不超过45人,总人数不超过2000人;初级中学每班不超过50人,总人数不超过2000人;高级中学36班、48班、60班,每班不超过50人,即总人数不超过3000人;九年制学校36班、45班、54班,总人数不超过2500人;完全中学36班、48班、60班、72班,初中部分不超过2000人,总人数不超过3600人。原则上不得新建超大规模中小学校。

然而,广州知名中小学基本都是“体量超标”。根据记者观察,广州的超大规模学校大致分为三种:一种是区内多校区,以区属龙头中小学校为主,如东风东路小学、华阳小学、广州中学等;二是跨区多校区,以省市属中学为主,如广东实验中学、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广州市执信中学、广州市第六中学等;三是跨学段的超大校区,例如北京师范大学广州实验学校、广东仲元中学等。

具体来说,小学方面,广州市天河区华阳小学4个校区现有146个教学班,即便以每班40名学生计算,人数也达到5840人;天河区汇景实验学校老校区本身就是超3000人的九年一贯制学校,今年9月启用的华园校区设计规模36个班,可容纳1680名学生;黄埔区怡园小学3个校区、99个教学班,共有4000多名师生;海珠区宝玉直实验小学两个校区拥有约3000名学生。

中学方面,广东实验中学“一校四区”,仅白云校区设计规模就为84个班,可提供学位3780个,若未来几年内学生满员,该校学生将超过8000人。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一校三区”,新投入使用的知识城校区计划用5至10年时间达到近3900人的最大招生规模,届时全校学生或超6000人。广州市执信中学“一校四区”,在校学生5900多人。广东广雅中学两个校区,学生总数超过5000人。广州市铁一中学三个校区,学生总人数超6000人。广州市第六中学除原本的海珠校区外,近两年来接连在从化和花都开设新校区,未来学生满员的情况下,预计也将超过8000人。

另外,黄埔区的北京师范大学广州实验学校是一所从幼儿园到高中的15年一贯制学校,满额可容纳120个教学班、4500名学生。

名校扩容利弊互见

人口增加导致市民对学位和优质教育的需求迫切。名校开办新校区是解决该问题见效最快、看起来也最安全的“捷径”。对于各区来说,“筑巢引凤”为名校提供面积大、硬件一流的校区,引来名校“拎包入驻”,打造区域办学“高地”带动全区教学水平,也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经济和政绩收获。这既能让相关区域短时间内大规模复制、繁衍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优质学位,还能获得社会认可,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然而,任何事物都有边际效应,过大或过小的学校在教学效果、学生行为、校园氛围、教育公平等方面都有不利影响。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学者曾对南京市主城区的26所普通高中进行调查,研究学校规模与教学效果的关系发现——1600人的学校整体学习状态达到最优,并开始出现拐点。大于1600人以后,学生学习状态的综合指标呈现下降态势。规模为1600至2500人的学校,大多数属于“传统名校”,这类学校在郊区建立分校或通过合并学校扩大学校规模,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但过大的学校规模导致学生学习状态总指标及各分项指标的数值都不断下降。

中国教育学会原副会长、广东省中小学校长联合会首任会长吴颖民表示,学校规模多大更有利于学生成长,是有教育规律的,超大规模学校不符合教育规律,是服从社会对优质均衡教育资源需要的权宜之计,而非长远之计,不能长期让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追求,压倒对教育规律的敬畏。

记者还走访了解到,超大规模学校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校园管理效率。比如,学校形成“一校多区”超大规模后,校长们分身乏术,一周每个校区跑一遍都是难事。“管理是要情感投入的,灵魂在场、身心相伴才能对团队产生深刻影响。理想的教育应该是校长了解每一位老师、认识每一个学生。如果学校规模大而分散,连老师都认不全,何谈关注每个学生。”一位校长如是说。

同时,“一校多区”超大规模学校的出现也可能给区域教育生态带来负面影响。例如,从2024年广州中考海珠区公办普通高中的录取分数线来看,广州五中本部位列第一、五中金碧校区第二,以往区属排名第二的南武中学校本部校区比去年低了56分。超大规模学校或导致区内普高梯队形成一家独大、“腰部”中空的格局。

探因

学位问题加剧 校长人才“断档”

超大规模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也与相关管理部门对“新学校”办成“新名校”没信心、不放心,只好“贴名牌”让名校多开新校区有关。吴颖民表示,超大规模学校的不断涌现,背后的问题是校长培养速度赶不上新学校建设的需求,优秀校长太少,只能让现有的校长管得更大更多。

同时,广州面临一批老校长退休、一大批新学校缺校长“前后夹击”的困局。从目前的校级干部年龄结构看,越秀、海珠、天河等区3年内退休的校级干部人数众多。某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近3年来退休人数近100人,年龄结构整体偏大,后备干部培养和储备人数不足、深度不够,未来学校管理质量和发展存在较多不确定的影响因素。”

吴颖民表示,长期以来,校长专业化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目前,校长成长通道大致是老师教而优则管,从事管理的老师从主任到副校长,一步步晋升到校长。这其中没有规范的课程、实习、年限积累,校长成长得好不好主要看是否跟到好师傅以及自我修行,靠自己在实践中摸索,成长效率比较低。近年来,虽然有校长培训班、培训中心等,但属于在职校长的进修培养范畴,并没有真正开辟一条校长培养的“赛道”。

而国外的校长培养机制是,希望从事管理的优秀教师在做一定年限老师后具备报名资格,自愿报名修教育管理课程且拿到文凭,然后在主任等中层职位试用,考核合格后正式任职中层职位,再经过一定年限的积累后报读校级管理课程且拿到证书,才有资格申请副校长并成长为校长。

当前困扰广州的学位问题在波浪式加剧。2023年,广州小学一年级入学人数达到历史最高峰27.2万人,这27.2万人的“压力”正逐年向后续年级传导,2026年小学在校人数或将到达顶峰。预计2029年迎来初中入学高峰年,初中总体在校生人数高峰将出现在2031年;2032年迎来高中入学人数高峰,高中总体在校人数高峰将出现在2034年。

今年,广州增加了1万个普高学位,广州市教育局承诺2025年继续新增1万个普高学位。可以预见,未来近十年广州都必须持续增加普高学位的供给。但能办分校区的名校“库存”不足,不少名校也认为自己达到扩张极限,表示不会再办新校区。

新初中、高中学位何以为继?恐怕还是得回到新学校的高质量建设,尽快加大力度开辟校长培养赛道,解决校长专业化的瓶颈。

(作者: 阿毛视界)

版权声明:本文为三牛号作者或机构在本站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观点或立场,三牛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