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金融 >

把握现代化产业体系要素及特征

发布时间:2023-08-14 16:15:21来源: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其中,产业体系的现代化是现代化的核心。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是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标志和关键支撑。没有产业体系的现代化,就没有经济的现代化,也就不可能实现国家的现代化。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党中央从统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高度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我们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当前,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逆全球化思潮上升,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少数西方国家对我实施了全方位的遏制、围堵、打压,给我国推动科技进步、产业链升级、供应链稳定带来挑战。同时,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全球重大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快速突破,全球产业体系和产业链供应链呈现多元化布局、区域化合作、绿色化转型、数字化加速的态势,国家间围绕产业的竞争更加激烈。对此,必须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一方面,要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战略性资源供应保障能力,确保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另一方面,要大力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等新的产业增长点,力争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

  面对艰巨繁重任务,准确把握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构成要素、基本特征和目标要求,并以此更好指导实践,十分必要。

  明晰构成要素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和相互支撑的产业部门、主导力量、要素条件等构成的有机系统。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关键是要调整优化部门之间、主体之间、要素之间的关系,更好促进其有序链接、高效畅通。

  从产业部门看,现代化的工业、农业、服务业和基础设施需一体推进。

  现代化的工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最重要的基础和核心。工业特别是制造业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是提升质量效率的主阵地,是大国参与全球产业分工、争夺产业链价值链控制力和话语权的角力场。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巩固我国独立完整工业体系和完备产业链的优势,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现代化的农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根基。要保障14亿多人口的吃饭问题、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农业必须实现现代化。要更加重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提升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水平,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现代化的服务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主体和重要支撑。现代服务业成为主导产业并占较大比重,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一个重要特征,迄今为止,所有实现现代化的国家都形成了以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要聚焦产业转型升级和居民消费升级需要,引导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促进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

  现代化的基础设施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保障。无论是农业社会的防洪灌溉、水运河道,工业社会的公路铁轨、煤炭电力,还是数字社会的宽带网络、5G基站,离开了基础设施就难以正常运转。要进一步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更好发挥基础设施体系整体效能,更好支撑产业体系的高效稳健运行。

  从主导力量看,各类经营主体需共同发力。

  企业等经营主体是产业发展和经济运行的微观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各类经营主体共同努力的结果。目前,我国已形成多种所有制经济在产业上互补、在市场上协同的良好局面,以及大中小企业相互依存、相互促进、融通发展的良好生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为各类所有制企业、不同规模企业营造公平、透明、法治的发展环境,激发各类企业的发展动力和活力。需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增强国有企业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的带动作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使广大民营企业成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生力军;持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大力度吸引外资企业参与到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来;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培育世界一流企业、行业领军企业,支持中小微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推动大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产品配套、市场开拓等方面深入合作,共同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从要素条件看,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数据要素等需协同优化。

  科技创新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第一驱动力,现代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脉,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数据是新型生产要素。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能源、数据是产业生产经营活动得以正常进行的必不可少的生产要素。实体经济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以及数据等其他要素形成相互促进、相互依赖的整体,任何一方面出现短板,都会拖后腿,影响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水平。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科技与产业发展“两张皮”、金融“脱实向虚”、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不匹配、数据孤岛和数据垄断依然存在等问题。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求优化产业要素投入结构,提高要素利用效率,促进各要素之间在量上比例优化、在质上相互适应、在时间上符合适时性要求、在空间上满足流程最短要求。必须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完善要素配置机制,引导各类要素向实体经济聚力发力,促进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和人才链有机融合。

  把握特征要求

  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推进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本特征和要求。

  从基本特征看,现代化产业体系应体现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

  纵观历史,每一次科技革命都会带来新兴产业出现、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体系重塑。当前,人类社会正在加速进入以人工智能为主要技术驱动力,以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为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技术系统、生产方式和组织体系将发生深刻变革,智能化成为技术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也将成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特征。同时,适应气候变化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也对产业体系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产业体系的绿色化,不仅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键路径,而且是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塑造国际竞争新优势的内在要求。此外,随着技术进步、市场开放和制度创新,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前沿科技跨领域交叉融合、一二三产业融合、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趋势越来越明显,全球产业发展呈现跨界融合的趋势。融合化既是现代产业的普遍形态,也是提升产业体系整体效能的必然要求。

  从基本要求看,现代化产业体系应实现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

  我国是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也是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目录中所有工业门类的国家。门类齐全、独立完整、规模巨大、分工协作、竞争力强,既是我国产业体系的发展基础,也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有利条件。完整性是从现状出发,立足大国经济要求、基于工业门类齐全特征、针对产业体系“大而不强、全而不优”问题所提出的。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必须不断提高产业体系的完整性,保持并增强产业体系完备和配套能力强的优势。

  我国产业发展总体质量和效益还不够高,核心竞争力还不够强,与世界先进水平和现代化强国建设目标相比还有差距。先进性是从目标出发,基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战略目标和产业发展客观规律所提出的。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全面优化提升产业体系的技术水平、生产效率、质量效益,使我国产业发展处于全球前沿和领先水平。

  当前我国部分产业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但仍有不少产业在核心环节和关键技术领域受制于人,特别是错综复杂国际环境、全球产业链重组等对我国产业安全造成冲击。现代化产业体系必须是自主可控、具有韧性且安全的体系,能够不断突破堵点、卡点,在极端情况下保持有效运转。安全性是从底线出发,基于全球竞争格局严峻形势、从统筹发展和安全角度所提出的。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坚持底线思维,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提供战略支撑。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还需要完善新发展阶段的产业政策。要优化完善产业政策实施方式,建立涉企优惠政策目录清单并及时向社会公开,进一步增强协同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一方面,把维护产业安全作为重中之重,强化战略性领域顶层设计,确保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另一方面,加快传统产业政策转型,引导资源流向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强化产业政策与金融政策、财政政策对接。

(作者: admin)

版权声明:本文为三牛号作者或机构在本站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观点或立场,三牛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