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前行谋发展,普惠金融谱新章——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普惠金融部负责人袁蕊
作者: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普惠金融部负责人袁蕊
小微企业是我国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就业的主渠道和创新创业的重要源泉。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普惠金融工作,将“普惠金融”列入国家战略,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普惠金融发展的战略规划和政策措施,引领金融业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普惠金融发展之路。十年间,我国普惠金融事业发展迅猛,普惠金融监管制度持续完善,多方合力构建起数字化、智能化、普适化的普惠金融良好生态体系。过去十年,浦发银行始终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监管机构各项要求的指导下,以“普惠金融”践行初心使命,深耕细作、源源不断地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一、强化顶层设计及体制保障,筑牢发展根基
十年间,党中央、国务院在支持普惠金融事业方面发挥了顶层设计的关键作用。2015年,国务院印发《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在国家层面构建了普惠金融发展规划,全面阐述推进我国普惠金融发展阶段性总体思路和实施意见。
浦发银行紧跟国家号召,坚持普惠金融的政治性与人民性。在顶层架构建立方面,将普惠金融纳入公司治理,在董事会下设战略委员会(普惠金融发展委员会),由董事长任主任委员,负责全行普惠金融业务的战略规划决策;在管理层设立了普惠金融工作领导小组,由行长担任组长,全行近10个相关部门作为成员部门履行职责,负责推进普惠金融业务的管理和发展;将普惠金融作为全行重点战略任务,在浦发银行“十四五”规划发展战略中明确要强化普惠金融服务,服务国家战略和实体经济;建立起总分行一体化的组织架构体系,总分协同强效推进普惠金融专业化服务。
在机制保障方面,浦发银行持续优化普惠金融体制机制建设,多年来坚持普惠金融三大机制保障不动摇:一是明确考核导向,增强激励机制,将普惠金融考核指标纳入分行综合绩效考核中,增强分支机构对普惠金融服务意愿;二是始终坚持专项风险政策,充分研究小微企业经营风险特征及风险管理差异,单列信贷计划和风险限额、制定差异化的行业投向政策、制定线上业务差异化贷后管理要求、安排独立的授信审批机制,并根据市场变化和业务发展诉求,围绕政策实施中的问题加速优化细则。三是深化尽职免责,将授信尽职免责与小微企业不良贷款容忍度政策相结合,切实保护基层服务小微企业的积极性。
二、推进普惠金融数字化转型,强化使命担当
随着人工智能、5G、大数据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与融合,从2018年起,我国开展了各具特色的普惠金融改革探索:人民银行连续数年组织编写并发布《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为普惠金融数字化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2021年,人民银行颁布《征信业务管理办法》,扩大了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企业信用信息系统收录范围;2022年,原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金融业推进数字化转型,推进我国普惠金融市场向着科技型、信息化方向发展。浦发银行紧跟时代步伐,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走出一条独具浦发特色的普惠金融数字化经营之路。
持续升级浦惠e融2.0服务体系,深化数字化经营模式转型。浦发银行早在2019年就搭建了浦惠e融平台,推出了小企业“1+N”线上整体解决方案。2022年,浦惠e融再升级至2.0模式,实现了线上客户评分卡、线上客群范围、线上额度体系、线上融资平台的四大升级,致力于为核心企业及上下游小微客户提供“全流程在线、全自动审批、全数据化管理”的融资服务,全面提升小企业在线平台的服务效能及提升用户体验。
丰富在线融资服务内涵,推出六大产品体系。全面系统整合推出“5大类融资品种+1套智能账管服务”的六大产品体系、12项特色业务。支持中小微客户只要“有纳税、有房产、有订单、有结算、有账款、有票据”等任一情况均可办理线上融资,并支持客户同时办理线上多品种融资,产品可灵活组合应用,致力于满足客户多样化、多层级的融资需求,同时不断实施优化升级,改造业务操作流程,扩大适用场景。
构建小企业智能风控体系,支持业务可持续发展。一是建立并不断优化小企业数据中台,加强数据中台的支撑作用;二是伴随小微企业成长后扩额的融资需求,开发上线适用于敞口3000万以内小微客户评分卡,通过尽可能多地利用客户可获取的信息,多维度综合评价客户信用风险,并增强模型的可拓展性,实现一套组合模型满足贷前授信审批、贷中提款、贷后预警等不同阶段的风控需求,全方位保障小企业在线融资业务高质量发展。
拓展普惠金融服务载体,迭代普惠金融服务手段。浦发银行在公司手机银行APP专设小微服务专区,除了加载支付结算、融资额度试算、预约开户、还款试算等基础功能外,重点实现了小微客户贷款业务从申请、签约、审批、提款、还款及查询等环节的全线上操作模式,全面提升小微企业客户的融资便利性,打通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
数年来,浦发银行普惠金融业务始终保持稳定发展速度,自2019年末至2023年6月末,浦发银行普惠金融“两增”口径贷款规模实现倍增。
三、培育科创小微企业全生命周期成长,助力科技创新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特别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浦发银行是较早开展科创金融专业化经营的银行,始终将科创金融作为一个重要赛道不断深耕细作,培育和扶持科创企业发展必须从小微企业开始。
浦发银行充分发挥普惠金融的经验和产品特色,围绕科创企业特征,持续重点加大对科创企业的资源投入。一是构筑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产品体系。聚焦科创企业轻资产、高成长性的特点,围绕不同成长阶段科创企业的不同需求,创新推出“科创金融专属产品体系”,覆盖科创企业各个发展阶段。在初创期,有孵化贷、科技快速贷及科技补贴贷;进入成长期,有万户贷、投贷宝、科技履约贷,结合企业经营成长预期、获得外部投资情况等,为科创企业快速成长阶段提供更大金额、更为稳定的信用贷款资金;在企业达到Pre-IPO期后,更有科技含权贷和上市贷,支持科创企业迈出发展上市前最坚定的一步。
二是聚焦科创重点客群服务升级。积极落实监管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指导意见、央行科技创新再贷款等相关政策要求,以重点客群经营为核心策略,聚焦专精特新企业、高新技术企业、PE/VC投资企业、上市及拟上市企业等四大类科创金融重点客群。面向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推出专精特新小巨人信用贷;面向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推出科创快贷,支持培育优质科创小微企业,助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经过近十年的磨砺与探索,浦发银行不断丰富“浦发科创”品牌内涵,也在市场上逐步树立了“科创上市找浦发”的好口碑。
四、牢记普惠金融发展使命,聚力攻坚求突破
十年栉风沐雨,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但随着经济形势不断变化,对照新常态下经济面临的新趋势和新挑战,普惠金融的深化发展仍面临挑战,需要不断创新思路,深化改革。浦发银行将持续从“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过科技创新、金融赋能、履行社会责任、实实在在地服务实体经济”的战略高度主动转变发展理念,从以下四个方面多措并举,持续增强敢贷信心、激发愿贷动力、夯实能贷基础、提升会贷水平,全方位助力优化普惠金融融资环境,直击融资难融资贵的痛点。
一是深耕数字化服务模式,不断增强小微金融服务专业能力。一方面,加快在线产品迭代创新,尤其是信用贷款产品的优化迭代,提升普惠金融服务便捷度和触达面。另一方面,持续优化企业客户全线上操作体验,以公司客户手机银行App为重要载体,将企业客户的全线上操作模式扩展到更多业务、更多品种,全面提升融资便利性和可得性。
二是聚焦特色客群,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聚焦小微科创特色客群,围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探索创新“专精特新信用贷”等各类专属金融服务方案,利用好规模、渠道和综合金融服务优势,加强金融创新。打造面向重点客群领域的精益化产品和综合化服务,将信贷资源向国家支持的科创企业重点倾斜,支持符合政策导向的小微科创企业高效获取信贷支持,全面提升金融服务质效,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浦发科创服务体系。
三是深化平台合作,增加服务渠道。常态化开展多层次融资对接,与各级主管部门建立协作机制;加大与各类平台合作,畅通银企融资渠道,快速、精准响应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建立优质目标客户白名单,加强分行与当地主管机构联动,围绕政府扶持政策,积极服务普惠金融企业;针对不同行业、场景、产业链的痛点,在保持线下对接的基础上,提升线上对接广度和深度,通过B2B2C模式带动B端和C端双向融资,以定制化的在线融资产品嵌入平台和场景,畅通小微企业融资渠道。
四是推动科技赋能,促进普惠金融长效可持续发展。一方面,新技术赋能风险管理。主动对接各省级以上政府大数据平台,以数据资产夯基垒台,打通业务数据隔阂,将企业客户在我行沉淀的资金流、信息流、物流、票据流等进行有机结合,建立面向客户的一体化数字信用,增强数智化风控水平,有效提升风险管理质量。另一方面,加强新技术的渗透应用。比如,应用大数据、RFID技术服务抵质押物估值、质押物入库、出库,提升押品管理效率;应用OCR/NLP、财报甄别模型等大数据处理方式,提升信贷审批效率;借助物联网、区块链、机器视觉、智能感知等技术解决存货监管难题;实现腾讯联邦学习、机器学习、复杂网络上线并运用到实际申请业务的反欺诈评分等,为服务小微企业发展模式提供更多支撑。
风好正是扬帆时,策马扬鞭再奋蹄。浦发银行将继续强化使命担当,立足于自身资源禀赋优势,坚持贯彻履行普惠金融义务,行稳致远,共同谱写我国普惠金融发展新篇章,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取得新成效。
版权声明:本文为三牛号作者或机构在本站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观点或立场,三牛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