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评:警惕城市绿化走偏苗头
城市绿化,要绿得自然。
这里说的“自然”,是尊重自然规律。道理很简单,种树得充分考虑气候条件和植物的生长规律。
每个城市的气候、土壤、地形等条件千差万别,适合栽种的树木也各不相同。
但一些地方却一味求新、求奇,跟风引种“网红”树种。比如,近年来国内掀起“蓝花楹热”,不少城市纷纷引种,但蓝花楹喜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气候环境,个别城市引种效果不佳。还有一些北方城市盲目引进南方树木,冬季一到,就得给树木穿上严严实实的“防寒服”,甚至还得喷洒防冻液,但即使这样小心呵护着,树木存活率仍然不高。“短命绿化”屡见不鲜,让人痛心不已。
这样的绿化,虽然短暂地“美化”了城市的面子,却丢失了自然生态的里子。
城市绿化,要绿得经济。
与“经济”相反的,是资源浪费,因浪费导致财政资金“打水漂”。
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地方城市绿化存在“反常操作”。比如在城市街道、单位内部绿化中砍伐已成大树的本地适生树种而改种“洋”“贵”树木;有的地方城市绿化与规划发展不同步,行道树砍了栽、栽了砍,从杨树换到梧桐再到银杏;个别地方搞“绿化形象工程”,一旦需要迎接考核评比,就突击绿化,甚至在没有绿化条件的地方通过人工草皮围挡的形式强制“变绿”;还有的城市不惜投入重金跨气候区引种花木,大面积发展生态结构单一的花谷、花海、彩叶林等……
跨区引种、高频更换树种产生高额费用,再加上复杂的后期养护,综合成本更是惊人。
这样的绿化,不仅破坏原有的生态环境,还极易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
城市绿化,要绿得实在。
城市绿化,必须把准一个基本的出发点——为了谁?
城市绿化的初衷,不是统计报表里一串串漂亮的数字,也不是谁的政绩形象工程,而是要时刻以人民为中心,为民植绿,让城市绿化绿得实在。
党的二十大报告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战略高度,将“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中国建设成效显著”列入未来五年的主要目标任务。
这个目标任务很美,良好的人居环境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方面,体现着人们对建设美丽家园的期盼。这个目标任务很重,事关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意义重大而深远。
走过的路、看过的树,都是城市记忆的重要部分。路边的某棵梧桐,或许是我们与朋友相约见面的“老地方”;某排槐树,或许曾是炎炎夏日里为放学路上的我们遮阳的大伞……
城市里的一棵棵树、一片片绿,让城市更加生态宜居,也像一张张名片,呈现着一座城市的风貌,承载着城市的历史文化和人文关怀。
“草木植成,国之富也。”让“短命绿化”之象不再,让“高价买绿”之风不存,让城市绿化更自然、更经济、更实在,真正做到为人民种树,为群众造福。
版权声明:本文为三牛号作者或机构在本站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观点或立场,三牛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