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社会 >

7月至8月一定别上“野鸡大学”的当——警惕来历不明的通知书

发布时间:2023-07-04 14:27:00来源:
本周,各省市高考录取工作将陆续展开。连日来,“警惕野鸡大学”的话题也是热度满满。在一份列有390所“野鸡大学”的名单中,看似“高大上”的院校实则根本不存在。记者调查发现,无中生有的“野鸡大学”,在当下已经不足为患,但其升级变种仍需警惕。
 

 

  骗局

  8月前后最为高发

  陈蓉(化名)的弟弟去年参加了高考,分数不太理想,只够得上专科。而在等待专科录取期间,弟弟收到了一封大红色EMS快递,里面是一封黄冈某学院通知书。

  红色雕花双层硬卡纸、烫金的字,这份通知书看上去颇为精美。内容更加诱人,写着“同意学生就读小学教育专业”,学历是本科,学制四年。

  奇怪的是,弟弟根本没有报考这所学校。只是之前和一位自称“招生老师”的人加了微信,给了家庭住址和身份证号码。虽然弟弟已经准备好去自己报考的专科就读,但家人并不这么想,还打算和那位“老师”进一步接触,陈蓉费了好大劲儿才劝住。

  有网友称,妹妹高考距本科线差一分,准备填专科志愿时,却提前收到一封“入学通知书”。妹妹很慌张,担心影响后续志愿填报和录取,也不知道对方怎么有自己的相关信息。

  收到来历不明的通知书,基本可以判定,考生被“野鸡大学”盯上了。据教育部官网介绍,“野鸡大学”未经教育行政部门审批、不具备高等学历教育资格。不法机构和人员通过编造并不存在的学历教育“学校”,发布虚假招生信息,发放虚假大学录取通知书,骗取考生钱财。

  从以往披露案例来看,“野鸡大学”运作是存在时间规律的。通常自7月中旬,本科录取接近尾声,专科陆续填报志愿开始,大量发送通知书“收割”低分考生。8月中旬,各地专科录取基本结束时,通知书发放达到高峰,有些学生甚至会收到不止一个学校的通知书或电话。此时已没有太多时间留给考生和家长思考,从而忽视相关查证。

  套路

  大学版的网络诈骗

  记者发现,“野鸡大学”中,以标注为北京、上海、山东等地的学校数量居多。其中,北京以151所高居榜首,占总数的近40%。

  细看校名,这些“野鸡大学”多是蹭着正规高校名字而来,例如将正规高校名字中的“大学”改为“学院”,“学院”改为“大学”,加上科技、管理、信息、经济等词汇排列组合,或直接套用正规高校的历史曾用名等等。

  按照这份名单,记者随机输入多个学校的校名进行搜索,发现弹出页面已经做了较为充分的提醒,指明该学校为虚假大学,并提示高考志愿填报、分数查询及相关信息,请认准各地考试院官网,避免误入无证“野鸡大学”。

  记者又搜索到一份带有具体网址的名单,发现伪造网站域名的后缀大多为“.com”“.net”。不过,在持续警示与清查下,这些网站如今已面目全非。输入详细网址后,跳转的多为博彩、色情页面,或出现无法访问的提示框。

  网站原貌看不到,但通过以往截图,仍可一窥究竟。2018年多家媒体报道,考生举报一家名为“武汉经贸大学”的网站,与河北经贸大学网站内容高度雷同。

  从当时报道配图可见,“高仿”页面完全照搬河北经贸大学的图标、配色、模板与内容。假网站上没有留下联系方式,经河北省网信办查询,网站使用的是境外服务器。在湖北168所正规高校中,并没有“武汉经贸大学”,该网站因属违法网站被关停。

  没有办学活动、甚至没有实体大学,这些“野鸡大学”更准确的称谓应该叫“虚假大学”,可以说是大学版的网络诈骗。从时间上来看,大约2010年前后,虚假大学开始在全国各地此起彼伏、愈演愈烈,引发公众的探讨与关注。2013年6月,高考教育咨询网站“上大学网”首次发布了一批虚假大学名单,至2016年6月,总共发布六批近400所大学名单。历年各部门所传的“警惕名单”,多是从“上大学网”的资料中盘点整理而来。

  调查

  学生家长知假买假

  为啥一个网站就能让家长掏钱?即便做得相对精美,也经不起认真核查,或者干脆问问学校到底在哪儿,实地去看看,不就露馅了吗?

  原因很简单,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多次指出,虚假大学的背后,往往是假文凭销售链条,其实针对的是不上大学,而想直接拿“文凭”的人。可以理解成将以往摆地摊兜售假文凭的操作,“升级搬运”到了网络上。从这个层面来说,能被虚假大学骗到,不排除考生和家长“知假买假”。

  记者发现,早在十余年前,就有媒体披露仿冒名牌高校的山寨网站现象。这些山寨网站上,无一例外都有“学历查询”这一项,通过该链接,考生可与假学历贩子取得进一步联系。

  在当时假学历贩子给出的学校名单中,涉及北京的有17所。成绩单、入学登记表、毕业登记表等全套办下来,价格在3000元左右。因此山寨网站只是一个壳,是吸引考生和家长与假学历贩子沟通的渠道,再配合后续一系列山寨链接,企图在求职报考等场合蒙混过关。

  这样的套路效果是否理想?答案不言而喻,只需稍作搜索,便能看到发生在全国各地的大量类似案例。往往钱款汇出,所谓“名校”学历也没了下文。而伴随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学信网)愈发完善健全、深入人心,假学历其实已经无处遁形。

  变种

  将“野鸡”包装成“凤凰”

  记者对比发现,今年网传的这份“野鸡大学”名单,最早在2018年就已出现,且近六年来差别不大。名单中列出的学校,其实早已无迹可寻,考生就算想要“报考”,也接触不到。

  这意味着如今纯粹“假大学”的生存土壤越来越少,人们对买学历也多了提防心理。换句话说,建设山寨网站来贩卖学历的手段,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历史,有些过时了。

  但这并不代表可以对“野鸡大学”放松警惕,相反,近年来“野鸡大学”蜕变出新版本,一些民办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打着与其他高校联合招生的名头,租借场地,以高校研修班、专修班、助学班等名义,将学生忽悠进来。

  他们利用话术,令不少考生和家长误以为,机构和相应高校之间存在合作关系,毕业时可以拿到和正规考生一样,由高校颁发的正规文凭。但实际上的几年学,相当于一直在上辅导班,到头来只能得到机构自行颁发的结业证书,表明经过了相关培训,并不是国家承认的学历文凭。这种模式,更符合人们对“野鸡大学”的认知——有场地、有老师,“鸡”是真实存在的,却硬是被包装成“凤凰”。

  本文开头提及的陈蓉弟弟,遭遇的即是这类升级版骗局。通知书显示的黄冈某学院,是一所正规院校,但陈蓉咨询了该校招生办发现,学校并没有开办通知书上所说的“助学班”,所谓招生老师也是假冒的。

  这样的骗局看似唬人,破解起来也不难,只要给相应高校打电话,即可识别通知书的真面目。归根结底,如果考生依照正规渠道填报志愿,不轻信“低分上名校”等宣传,就不会遭遇所谓的“野鸡大学”。

(作者: admin)

版权声明:本文为三牛号作者或机构在本站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观点或立场,三牛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