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超强台风” 广东如何“超强应对”?
叠加天文大潮,路径捉摸不定,一路携风带雨。早在台风“苏拉”登陆前,就有不少媒体用“多年罕见”“威力惊人”来“勾勒”这场超强台风的模样。
从路径上看:台风移动路径复杂,预测路径几乎沿着广东海岸线一路袭扰。这就意味着这次防台广东不得不同时在“点”和“面”上双线作战。
从威力上看:“苏拉”极可能是2018年“山竹”之后对广东风雨影响最为严重的台风。广东必须扎牢每一个点位,排除每一个可能存在的风险,才有可能做到万无一失。
异常复杂的形势,必须异乎寻常地重视。
作为全国台风大省,广东每年夏秋都遭遇多次不同等级的台风正面袭击,在“防台”上,广东可谓经验丰富。然而面对这场超强台风,广东并没有完全依靠以往经验指导此次实践。
从8月30日开始,几乎是台风预测路径最终明确锁定广东的同时,广东接连三天召开了全省防台风工作研判会、防台风工作部署会和全省防台风电视会议三场重要会议,就全力做好台风防御各项工作作出系统、全面的部署安排。
这种自上而下的紧张感让广东全省迅速行动起来。
切换状态,严阵以待,广东全省快速进入“临战”:船舶有序进入防台水域、在建工地停止施工、幼儿园及中小学停课、公园景点临时关闭停业……台风“苏拉”登陆前的24小时里,广东各城市应急处置体系高速运转,一场立足最严峻情况、以高标准严要求强台风防御战正式拉响!
台风就是“大考”,面对“超强台风”,广东如何“超强应对”?
以“迅”应“汛” “前置”跑出加速度
“报告!我们现在已经到达指定位置,马上通过航拍对渔船回港避风情况进行检测。”8月31日18时,广东正式启动防台Ⅰ级应急响应。响应发布后不到1个小时,广东省应急管理厅前置小组组员们就已经到达了台风可能的登陆地粤东。
这个被形象地称为“追风者”的应急小组,每当台风发生的时候,不仅要根据灾害发生的地点就近出发,还要利用便携式设备,在灾害现场开展应急通信保障和巡查,为省级层面决策提供现场一手真实信息。他们也是这场台风里第一批“逆风而行”的人。
屏幕另一端,广东省应急管理厅应急指挥中心异常忙碌,作为全省防台风的“中枢”,指挥调度会议一场接一场,几乎没中断。为应对这次的台风“苏拉”,各个职能部门24小时无休,随时调度前方,紧盯台风最新路径以及全省各地的雨情、水情、风情,并根据最新的台风动态,向已经前置到现场的多方救援力量拨出电话、抽查防御工作。
“镇里那几处低洼的居民区全部转移没有?”“渔船靠岸以后有没有再组织人上船排查防止遗漏?”指挥中心问得仔细,前置力量则用脚丈量防台一线,给出坚定回答。
与风“竞速”,广东以“迅”应“汛”,不打无准备之战。既然台风行踪不定,干部就先“前置”到起风的地方去。
提前布防、应急救援、应急避难……“前置力量”迅速在一线集结:广东省消防救援总队在台风可能“造访”的地市惠州设立了前方指挥部,组织深圳、汕尾、惠州、揭阳、汕头五个支队及总队跨区域增援力量共9066名消防救援人员、210艘救援艇投入防风救援工作;台风登陆前一天,潮州、汕头、揭阳、汕尾、惠州、深圳、东莞、广州、珠海、江门、中山11个地市抢险救援力量前置4844支队伍,接近14万人抢在台风登陆前扎在了一线。
防台之下,不乏忧民之切。眼下,广东部分地区晚稻进入分蘖高峰期。一旦台风登陆带来强降水,稻田受浸,后果不堪设想。如何加强指导性信息传递,让农民快速采取防灾措施,是广东农业部门考虑的重点。台风来临前,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就已经派出多个防台督导组,前置到揭阳、汕尾、惠州等地督导重点防御区域的农业防台风工作,还带来了2.7万多台排灌设备用于全省农业的防灾救灾。
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广东在“抗台”之前主动“防台”,跑出抵御“加速度”。
人民至上 “我要守住这个闸!”
9月1日10时,汕尾捷胜渔港。
根据当天的台风预警预测分析,台风“苏拉”不断逼近汕尾,而这里就是最前线。
风力渐起,眼前的港湾已经掀起巨浪。刚刚从市场巡查返回的捷胜镇副镇长王创综担心风浪大雨中航闸的安全,又在风雨中赶往闸口。
“平时都有专人在管理,但是台风天就要加强人员,因为三个闸开起来要半个小时。我们这四个人今天就固定在这里。”安排好群众转移,叮嘱了村干部盯住内涝风险点,王创综又把自己也安排进了今天值守闸口的人员名单。
广东是全国海岸线最长的省份,沿海地区防台难度可想而知。主动补位,靠前站位,已经成为像王创综这样千千万万广东基层一线干部在台风天多年的“习惯动作”。
前方守住“阵地”,而在“王创综”们身后,在更多的市县,一场场规模浩大的万人转移正在紧张进行。
9月1日下午,“苏拉”路径突然再次调整,直奔珠海。与此同时,一场万人紧急大转移在与台风竞速。党员干部、公安干警、基层工作人员……一道安全屏障在风雨中筑起,为群众护航。台风期间,珠海16445名防汛责任人全部上岗到位,全市转移沿海低洼地区、危破房、地质灾害隐患点、工地等涉险人员87230人,一人不漏全部转移。283处群众安置点、医疗点、物资点在群众到达前就已经各就各位。
事实上,直到最后登陆珠海前,“苏拉”的走向仍然扑朔迷离:是否登陆?登陆的具体时间和地点又在哪里?不断调整的台风路径,不仅是对广东灾害防御是否可靠的一次“全境考验”,更是对所在城市治理精细化程度的“全境检验”。
“东莞根据实际需要组织转移10.2002万人。”9月1日晚上,广东东莞,数字大屏上转移群众数精确到个位,这种“心里有数”让人安心。
“让群众去避险,我们来逆行!”截至9月1日上午,全省各地已提前转移危险区域人员超78万人。这背后,是低洼洪涝地区群众家中响起的一阵阵急促的敲门声,是党员干部一次次逆风涉水深入内涝地区的身影。
闻“风”而动、向“险”而行。一个不眠之夜,一群追风人,留下的更多是风雨中的背影,读懂、看到的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广东态度。
“快停”“速复”背后的精准研判
9月2日,金湾区南水镇飞沙村,骤雨初歇。这里正是9月1日晚台风“苏拉”登陆珠海金湾区的重灾区。随着台风“苏拉”逐渐远离,飞沙村全村迅速恢复正常运行。
8月31日至9月2日14时55分,广东有37个台风预警信号和23个暴雨预警信号生效,全省逾190个镇街录得100毫米以上的累计雨量。9月2日上午,广东多地快速结束防风应急响应和防汛应急响应,同步解除“五停”指令。有序恢复公共交通、口岸、码头等,全力保障群众生产生活秩序,将台风对群众的影响降至最小。
如果说应对台风“苏拉”,广东各地因时因势调整防御措施逐城开展“五停”体现的是防风精准。台风过后迅速恢复正常生产生活,则体现了广东高效恢复生产生活信心和底气。
“在台风到来时,我们能快速响应科学防范,台风过后,我们也能以最快速度指导一线恢复正常生活。”在广东省应急管理厅,一张集纳全省航迹、人员转移实时数据、各地风险灾害实时数据的数字图表在记者面前徐徐展开,详细到每一个行政村的数据红点在不断更新、实时变化——快速恢复正常生产生活背后,是广东全省相关数据一网打通、“一网统管”带来的防灾高效,更有前后方默契配合的精准研判。
9月2日清晨,珠海街头环卫工人和自发前来的市民协力清除倒伏树木,深圳大鹏新区安置点,热腾腾的早餐派发到受灾群众手中。街头便利店、餐厅恢复营业,烟火气又开始在一座座城市里升腾……
面对“超强台风”广东“超强应对”,背后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超强担当”。多少场风雨,就有多少次彻夜不眠的坚守。阳光重现,“追风者”们的脚步却没有停止——他们又投入新一轮台风“海葵”的防御中。在风雨中撑起责任使命,诠释着追风的意义。
版权声明:本文为三牛号作者或机构在本站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观点或立场,三牛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