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社会 >

26岁小伙因气温骤降诱发心梗 年轻的心梗患者越来越多

发布时间:2023-11-08 09:52:50来源:

26岁小伙因气温骤降诱发心梗 年轻的心梗患者越来越多

一夜之间,杭城气温大跳水。昨天凌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急诊医学科接诊了一位26岁的急性心梗患者小吴。

“痛死了痛死了,受不了了!”

26岁小伙凌晨急性心梗了

小吴,身高1.72米,体重82公斤。昨天凌晨2:27,因胸闷胸痛持续3小时无法缓解,来到浙大邵逸夫医院钱塘院区急诊医学科就诊。因心前区剧烈的压榨性疼痛,小吴胸闷气急,在急诊一直嚷着“痛死了痛死了,受不了了”。

急诊医生马上为他安排一系列检查,心电图提示他存在心肌缺血表现,考虑急性心肌梗死,随后,医护人员争分夺秒展开抢救,小吴马上被推入导管室,心内科徐晟杰副主任医师为他行冠脉造影,术中发现冠脉左前降支近端支架内起完全闭塞,与家属沟通后,行急诊球囊扩张血管,手术顺利,术后,小吴转入ICU继续监护治疗。

据了解,小吴患有高血压,3年前有过脑梗死病史,这是他第四次因急性心梗入院抢救。

“这个患者的依从性比较差,前面几次心梗治疗出院后,吃药断断续续,也鲜少复诊,这次气温骤降,又诱发心梗。”浙大邵逸夫医院钱塘院区心内科负责人金重赢副主任医师提到。

年轻的心梗患者越来越多

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很伤心脏

“小吴这次急性心梗,与骤降的气温不无关系。但究其内在原因,年轻的心梗患者,大多有一些共同的危险因素——作息不规律、熬夜、抽烟喝酒、吃夜宵、缺乏运动、肥胖等。特别是抽烟,已经有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它是心肌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金重赢强调。

金重赢表示,近年来,临床接诊的年轻心梗患者越来越多,去年,浙大邵逸夫医院钱塘院区就接诊了三例年轻的男性急性心梗患者,职业都是网络主播,熬夜、抽烟、喝酒、吃夜宵是家常便饭,有的年纪轻轻就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

寒冷应激是急性心梗重要推手

重视急性心梗预警信号

研究显示,当室外气温>5℃时,气温每下降10℃,血压平均会上升6.2mmHg,而当人体在-5℃的环境中暴露5分钟,血压则会升高10mmHg,此时,心血管病死亡率会上升21%。

金重赢说,寒冷应激是急性心梗的重要推手。“寒冷刺激可使人体交感神经兴奋,体循环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肌耗氧量增加,加大了冠脉粥样斑块破裂风险;寒冷也会诱发冠状动脉痉挛,使冠状动脉血流减少,心肌梗死便发生了。”

每年秋冬、冬春季节转换时或冬天最冷、夏天最热的那几天,浙大邵逸夫医院胸痛中心接到的心梗病人就会变多。浙大邵逸夫医院心内科主任傅国胜教授介绍,邵逸夫医院胸痛中心每年会接诊500多例急性心梗患者,对于急性ST段抬高型的心梗患者,从进医院到打通血管平均时间长期保持在60分钟左右,比国际上要求的90分钟快了30分钟,最短的仅16分钟。及时、高效的救治,成功挽救了诸多患者的生命。

冷空气来袭,金重赢建议,首先注意保暖,气温骤降一定要注意添衣,尤其是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的中老年人,更应注意防寒保暖,以预防心绞痛、急性心梗等病的发生。其次,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患者,按医嘱服药,做到服药定时定量,不可中途随意停药。

此外,金重赢也提醒大家重视急性心梗前的预警信号,及时就医。大部分的急性心梗病人在发病前一两天或更长时间有早期预警信号,包括:疲乏、胸闷、心绞痛频发、呼吸困难,并伴有恶心、呕吐、大汗等,对疑似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要及时送医院。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而言,“时间就是生命”,越早开通血管,获益越大。

(作者: admin)

版权声明:本文为三牛号作者或机构在本站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观点或立场,三牛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