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组关键词绘出广州新蓝图
最新出炉的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2024年工作目标。今年,广州的工作安排有何亮点?将在哪些方面重点发力?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梳理了报告中的10大关键词,并邀请代表、委员及相关专家一一解读,带您了解广州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关键词一 经济目标
【报告摘录】
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不低于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5%;商品进出口总值保持正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24万人以上。
【解读】
“这是一个较为客观且切合广州实际的经济目标。”中共广东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教授彭春华认为,广州当前正处于一个典型的产业结构调整过渡阶段,正在回归到以新兴制造业为主的增长模式,需要一定的时间加以恢复。2023年广州经济增速面临一定压力,2024年设定GDP增速不低于5%的目标很有担当。
对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的目标,彭春华表示:“这是一个很乐观的指标。”在进出口方面,彭春华认为,目前国际形势较为复杂,广州作为中国重要的外贸城市之一,面临诸多压力。“商品进出口总值保持正增长”这一目标相对谨慎,随着广州制造业的逐步调整到位,如以广汽埃安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逐步扩产放量,出口具有较大潜力,如果发展得好将是一个很好的增长点。 (柳卓楠)
关键词二 制造业立市
【报告摘录】
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厚植经济发展优势,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统筹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未来产业谋篇布局,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筑稳做强高质量发展底基底盘。
【解读】
广州市人大代表、广州市工商联副主席丘育华认为,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工业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制造业向着高、精、尖的“智能制造”方向发展是必然趋势。广州利用自身制造业良好发展基础,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是持续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推进新型工业化、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必需。
丘育华认为,广州应利用好数字经济推动工业制造和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广东分院的建设,培育壮大一批工业软件的优质企业,支持智能制造企业建设数字化工厂,加快5G基站、人工智能算力中心等的基础设施建设,使广州的经济发展活力得到持续释放。 (徐振天)
关键词三 南沙开发开放
【报告摘录】
推动南沙开发开放取得新突破。争取南沙总体发展规划早日获批。加快三大先行启动区建设,推进万顷沙南部片区开发建设。深化落实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对标自贸港实施更多制度型开放。创新推进南沙放宽市场准入与加强监管体制改革15项举措,参与制定并推动实施海陆空全空间无人体系技术标准,建设大湾区无人体系产业孵化基地,推动设立省级实体化运作的中国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中心。
【解读】
“报告以大格局、大手笔谋深谋实南沙发展,充分体现了市政府坚持‘一把手工程’不动摇,举全市之力推进南沙开发开放的坚定决心。”广州市人大代表、南沙区建设中心党组书记、主任陈荣毅表示,报告部署南沙工作既对接国家重大需求,又紧扣实施《南沙方案》,为南沙打造广州高质量发展主阵地和新引擎注入强大动力。南沙将扛起“主阵地和新引擎”的责任担当,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跨越。 (冷霜)
关键词四 扩内需稳外需
【报告摘录】
着力扩内需稳外需,增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坚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促进内外需协调发展,增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支撑力引领力。
【解读】
“扩内需稳外需的定位,是广州做出的符合市情的合理选择,也是最实际的选择。”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林江用体育比赛中的“双打”项目比喻“扩内需稳外需”,认为广州要做双打冠军,而不是单打冠军。
“单打冠军不羡慕双打冠军,双打冠军也不羡慕单打冠军。二者模式不同,彼此见长。”林江说,广州是制造业大市,也是外贸出口大市,是全能型选手。广州把扩内需稳外需协同起来,在新时代发展中的亮点凸显了出来,也很好地落实了中央提出的“双循环”。 (吴珊)
关键词五 科技人才支撑
【报告摘录】
打造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主引擎。深入实施“广聚英才”人才工程,做深做实外籍“高精尖缺”人才认定标准试点,加快集聚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推进博士博士后科研工作平台建设。提高人才供给自主可控能力,持续实施基础研究人才“启航”“续航”“领航”计划,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唱主角。
【解读】
南方人才发展研究院院长、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教授赵玲玲表示,广州打造人才高地主引擎的构想,提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适合未来广州高质量发展需要的人才建设战略。“广聚英才”人才工程抓住了未来人才竞争的关键,也就抓住了未来广州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值得一提的是,报告强调“提高人才供给自主可控能力”,这意味着政府将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确保青年人才供给的稳定性和可控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支撑大湾区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 (陈亮)
关键词六 民营经济
【报告摘录】
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推动出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条例,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梳理评估政策措施的针对性有效性,实化细化落实“民营经济20条”。推进“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创新示范区建设。扶持发展“草根”经济,全力缓解个体工商户贷款难、招工难、成本高等问题。
【解读】
“报告中关于民营经济的提法非常有必要和针对性。”广州市人大代表、广州市工商联副主席丘育华举例说,比如报告中提到的“民营经济20条”,现实情况下有必要进一步细化,建议根据制造业的企业属性“对症下药”,如针对一些中小微制造企业资金紧张的问题,提供资金扶持优惠政策。
报告中提到的政策环境、市场环境、要素环境、法治环境、政务环境打造,对于企业提振信心很重要,需要通过各种途径给予广大企业更多鼓励。在“政产学研”融合方面,相关举措提到将在校学生提前安排至企业培训、实习,这有利于企业找到对口人才,也有利于学生提前适应岗位,解决就业问题。 (徐振天)
关键词七 百千万工程
【报告摘录】
全力实施“百千万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全链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实施“一区一策”,推动产业特色化发展。全面推行田长制,加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扎实推进种业振兴,选育一批“穗字号”优势特色新品种。开展“一镇一业”建设,做强中心镇、专业镇、特色镇。
【解读】
“我很认同和支持报告的部署,这对广大乡村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发展信号。”广州市人大代表吴小丽是从化区的一名返乡创业青年,她表示,报告中提出的“‘一区一策’,推动产业特色化发展”,是根据广州11个区的实际情况而设定的,有利于推动各区农、文、旅等产业的融合发展。以从化区为例,其功能定位是绿色发展示范区,是广州的后花园,要注重保护生态环境,保护自己特有的优势,推动文旅产业发展。而开展“一镇一业”建设,有利于打造适合当地的经济产业。 (柳卓楠)
关键词八 城市更新
【报告摘录】
扎实有序推进城市更新。坚持城市体检先行,深化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动出台城中村改造条例,深入实施“依法征收、净地出让”新模式,强力推进广州新中轴(海珠)、广州火车站、罗冲围、环五山创新策源区四大片区改造,力争首开区实现开工建设,加大城中村改造筹建保障性住房力度。
【解读】
广州市政协委员、广东南方软实力研究院副院长谭国戬认为,报告有关城市更新的工作安排,体现“守正”与“创新”两个核心词。从“守正”角度来看,推动出台城中村改造条例、深入实施“依法征收、净地出让”等内容,体现出城市更新过程中坚持合规优先的法治思维。从“创新”角度来看,“依法征收、净地出让”是新模式;城中村、老旧小区、旧厂、村镇工业集聚区等不同类型的更新对象,采取分门别类方式推动城市更新,体现了“模式新”和“结果新”。
谭国戬认为,广州作为千年商都,一直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开拓进取。在“二次创业”过程中,广州需要保持“敢为天下先”格局开展城市更新工作,并形成成功经验为国内其他城市提供可复制的样本。 (梁怿韬)
关键词九 绿美广州
【报告摘录】
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在产业园区、工业制造等领域开展降碳试点示范,推广新能源交通运输车辆。推动装配式建筑提质扩面,在中型以上政府投资项目和居住建筑全面实施装配式建筑,试点建设模块化建筑。加快推进智能建造试点,布局建设智能建造产业园,打造全链条产业生态。积极推动绿色建筑高等级、规模化发展。深化“无废城市”建设,打造全国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重点城市。
【解读】
广州市人大代表、广州海缝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总经理郭晓欣认为,绿美广州的提出,是全面贯彻落实省委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决策部署的广州示范;是高水平谋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推动绿色发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高质量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广州实践。广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广州引领高质量发展、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前列的强劲新动能。 (徐振天)
关键词十 文化强市
【报告摘录】
推进文化强市建设,增强城市文化综合实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加快培育建设国际演艺中心,实施“文旅体一证通”行政审批改革,促进演出市场繁荣发展。用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重大文化平台,推进广东人民艺术中心、广州博物馆新馆、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新馆等文化地标建设。开展“向美而行”公共文化产品配送服务,打造岭南书院、花城书房等一批公共文化共同体标杆项目。
【解读】
广州市政协委员、广州博物馆馆长吴凌云表示,报告提出要“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影响力”,具体落实举措有建设国际演艺中心,用好广东人民艺术中心、广州博物馆新馆等文化场馆,这些场馆的共同点是文化的展示、传承、传播的载体和综合体,有利于广州将深厚文化积淀和软实力转化为影响力。文化是一个地区最深层的积累,“文”是表面看到的,“化”是潜移默化,是一代代广州人积累下来的饮食、外贸、建筑、文物等的体现。 (蒋隽)
版权声明:本文为三牛号作者或机构在本站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观点或立场,三牛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