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车急、候车久、接驳难……如何解决城市公交接驳的“最后一公里”?多位委员建言献策
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梁喻
公交车是城市重要的交通工具,承担着市民大量的出行需求。近年来,公交车出现了乘客少、乘客等候时间长、和轨道交通接驳难等问题。如何优化广州公交服务,完善公交接驳的“最后一公里”?在今年的广州市两会上,多位广州市政协委员就公共交通服务问题提出建议。
马劲轲
马劲轲:调整公交运营车型,将公交服务深入社区
九三学社广州市委员会集体提案《优化调整公交体系,提升绿色低碳出行服务能力》中指出,近年来,广州市持续增加公共交通设施供给,公交车保有量、公交线路数、运营里程等均有不同幅度的增长,但日均客运量由2019年的612万人次/日下降至目前的322万人次/日,年均降幅约15%。
广州市政协常委、九三学社广州市委员会副主委、黄埔区政协副主席马劲轲表示,在多重因素叠加影响下,公交系统被迫减员、减班次,整体发展陷入恶性循环,服务质量及交通安全均难以得到保障。
“为优化调整公共交通体系,广州可尝试优化调整公交车型,选用中小型车辆提供公共交通服务,并将公共交通服务延伸至社区。”马劲轲表示,可以尝试采用中小型公交车辆,甚至7座小型汽车提供公共交通服务,形成与轨道交通相辅相成的公交体系。此外,他还建议可以利用居住小区、企业、医院、学校的地下停车场、空地或者其他内部空间,划定部分区域用作公交运营,将公共交通服务真正地深入社区,让市民实现“零距离”搭乘公交出行。
“当下,‘地上一张网,地下一张网’的局面也让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未能协同发展。”马劲轲表示,目前,轨道交通走廊上重复布设常规公交线路,相互抢客。同时,公交接驳和轨道交通接驳的线路布局不合理,未能作为轨道线网的有效的延伸与补充。
为解决地铁站点周边交通衔接不畅等问题,马劲轲建议,对地铁站点实行包干责任制,“将地铁站点周边50米范围(或结合实际情况确定)交由地铁公司统一运营管理,由地铁站依据进出站客流量及特征,合理布设各类接驳设施,负责运营维护,优化调整交通组织等”。
谭国戬
谭国戬:以“短途公交”模式,连接地铁站和写字楼
广州市政协委员、广东南方软实力研究院副院长、广州市法学会交通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谭国戬在提案《优化公交车线路,有效衔接地铁与中短途客流疏散,缓解交通拥堵的建议》中指出,目前,广州存在公交资源浪费或未合理分配资源等问题。
谭国戬表示,通过实地调查发现,部分公交(如182路)存在非高峰期仍频繁发车,部分公交(如383路)存在未能与地铁有效衔接,部分公交站点存在过多公交车停靠等问题。
“可借鉴杭州公交‘短途公交’模式,实现地铁站与写字楼点对点连接。”谭国戬表示,建议广州开辟一条地铁站专门接驳线,便利上班族的出行。比如,可以考虑在地铁3号线客村站和珠江新城站至周边大型办公楼之间,设置专门的接驳线路。
此外,谭国戬建议设置短途专用车厢,“短途专用车厢是指地铁或其他公共交通工具中专门为中短途乘客设置的车厢。合理设计车厢内部设施以及指引标识,以拓宽车内空间,引导不同乘客选择合适的车厢,最终提高乘客出行效率”。
刘根生
刘根生:优化票价体系,开设中短程中小巴线
“市民普遍反映,地铁接驳公交候车过久。公交车发车间隔15-40分钟,使得乘客不愿坐接驳公交车,公交上座率较低。”广州市政协委员、广州中源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根生在调研时观察到,在过去单一公交的大站思维下,公交车站点设置集中,比如在车次较多的站点设置了同名分站点,间隔数百米且标识不清晰。在这种情况下,市民为了找到准确的站点往往要紧赶慢赶,“赶公交”“候公交”已成市民出行的痛点。
对此,刘根生建议制定公交免费换乘政策,用价格手段引导鼓励乘客在进出地铁站时都愿意乘坐公交接驳。另外,应让市民在乘坐公交时免费换乘公交,以弥补公交长线及站点设置缺陷。同时,应取消刷卡(码)次数限制,按单卡累额计算优惠,建议羊城通卡(码)可以连续刷卡支付,不限次数,方便市民为他人支付费用。
刘根生表示,应加快削减地铁沿线的长线公交,开设更多中短程中小巴线,灵活覆盖地铁线路与站点盲区。比如,将线路延伸到商场、医院、小区,实现“公交无缝连接生活”;发挥“点对点”优势,与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合作,开设学生通勤专线,减轻市民的接送负担。
版权声明:本文为三牛号作者或机构在本站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观点或立场,三牛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