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记得不久前的腊月二十三,我们刚刚送走灶王爷吗?
今天是正月初四,我们热烈欢迎灶王爷回归人民!
“灶神”,又称灶王、灶王、灶王,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饮食之神。
平日里,硝烟火海中,炉灶前轰鸣声中,灶王爷总是静静地看着我们。 他默默地记得一日三餐,记得春夏秋冬的琐碎柴米油盐。 而每当过年的时候,在我们看来有点孤高、与世隔绝、凛然的灶王爷,也似乎被人间过年的欢乐气氛所感染,并且在某种程度上“欢迎”参与其中。
民间历来有句谚语:“送神早,接神晚”。 因此,要在清晨“送神”,而“接神”则要晚些,即下午四点左右。 除了准备祭祀的瓜果蔬菜外,各家各户还要放鞭炮、烧香、烧金纸迎接灶王爷。
在北方,正月初四,据说灶神要查户籍,所以很多地方也有初四不出门的习俗。
在福建莆田,有一种独特的风俗习惯。 也就是大年初四,我们要再次围着火拜年,也叫“拜年”。
这种看似“怪异”的传统习俗背后,其实有一段屈辱的故事。
据《莆田县志》记载,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外敌突然袭击,城池被攻陷。 尸横遍野,哀悼遍地。 老百姓无奈,只能逃往山里避难。
两个月后,敌人被击败,二月初二才得以回国。 然而,由于新年已经过去,人们只能在二月初四再次过年。
为了永远记住这段惨痛的历史,人们约定,此后每年的除夕夜被称为“小除夕”,正月初四被称为“除夕”,庆祝农历新年。又过新年了。
当年所遭受的苦难也许会被人们遗忘,但以另一种形式,人们会永远铭记。
其实,一些民间俗语现在看来有些过时,甚至令人困惑,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传统民俗不仅蕴含着中国人民祈福避灾的美好愿望,还蕴藏着无尽的历史意义,成为每个人的血液里都隐藏着代代相传的珍贵基因。
像今天这样的日子,或许你可以不再出去吃饭,和许久未见的家人围坐在餐桌旁,开开心心地吃一顿丰盛的团圆饭。
哪里有家,哪里就有回去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