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资助248位青年科学家,2023年“科学探索奖”颁奖典礼举行
据悉,作为目前国内金额最高的青年科技人才资助计划之一,“科学探索奖”于2018年设立,由杨振宁、饶毅、施一公、潘建伟、谢晓亮等14位知名科学家与腾讯基金会发起人马化腾共同发起。奖项覆盖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十个领域,每位获奖人将在5年内获得总计300万元奖金,且可自由支配奖金的使用。
五年来,“科学探索奖”累计资助248位青年科学家,其中,共有7位研究成果入选年度“中国十大科学进展”,2位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众多获奖人在国际核心科学期刊上发布重大科研成果。
第五届“科学探索奖”获奖人合影
数个“首次”,彰显“科学探索奖”多元化面貌
颁奖典礼上,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志珍致辞表示,“这是新征程的第一步,期盼获奖科学家能贡献突破性、颠覆性、捅破天、打碎‘卡脖子’枷锁的创新成果。中国的希望在年轻人身上,中国的强大靠在高科技领域有作为的你们。”
2023年“科学探索奖”数学物理学领域获奖人彭新华发表获奖感言时表示,“今天站在这里,感谢‘科学探索奖’让我心无旁骛地继续科研,更是给了我敢闯‘无人区’的勇气和动力。”
彭新华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从事物理研究,她与来自大连理工大学、从事船舶工程研究的邹丽,来自同济大学、从事土木工程研究的周颖一起在本届获奖人名单中出现,也使得数学物理学、交通建筑两个领域首次诞生了女性获奖人。“世界需要科学,科学需要女性。坚信‘她力量’,踔厉奋发、勇毅笃行。”彭新华说。
香港大学副教授Joseph Ryan MICHALSKI成为“科学探索奖”首位外籍非华裔获奖人,他关于火星生命的研究计划激动人心。在颁奖典礼现场,王志珍说道,“随着基础研究水平的不断提升,‘科学探索奖’不但成为中国科技界极为关注的大事,也在对全球优秀科研人才产生吸引力。”
“科学探索奖”每年资助不超过50位青年科学家,今年实际资助48人。这是奖项设立以来首次资助人数未满额,体现出“科学探索奖”绝非“为评而评”,而是严格遵循实事求是、宁缺毋滥的原则。
“这些原则不仅是为了奖项公正,更是为了守护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腾讯公司高级副总裁奚丹在致辞中表示,“短短五年,探索奖让我们看到,‘信任的种子’能够开出美丽的花朵,‘希望的灯火’可以燎原成夺目的彩霞。”
五年硕果,激发科技创新原动力
“科学探索奖”五年资助248位青年科学家,他们来自26个城市,90所科研机构,平均年龄41岁;35周岁及以下的获奖人26位,女性获奖人24位,各占大约10%;还有11位港澳地区获奖人。
截至今年6月,获奖人在获奖当年及其后,共有7人研究成果入选年度“中国十大科学进展”,在科学类知名刊物CNS(《细胞》、《自然》、《科学》)共发表论文29篇。最新一次两院院士增选,武汉大学教授宋保亮、北京大学教授朴世龙成为最年轻的两位新增中国科学院院士,他们也是“科学探索奖”获奖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科学探索奖发起人邬贺铨表示,“‘科学探索奖’的发起,主要动机是希望真正把科技创新的关键——创新的原动力激发出来。科技创新根本在人才,探索奖定义在45岁以下的青年科技人才,在资助五年以后,他们在50岁以下,正是科技行业的骨干和栋梁。同时,探索奖定位在长远,更看重他们在科学前沿前瞻性方向上的选择和创新思路的探索,以及从基础科研、基础应用等方面着力支撑国家科技发展。”
今年是“科学探索奖”五周年,也是腾讯践行科技向善、长期主义投入科学资助的五年。奚丹在采访中表示,“国家对基础科研的投入是科学家们勇攀科学高峰的动力之源,腾讯的初心始终是尽可能发挥社会资金更为灵活的优势,力求成为国家资助基础科研的有益补充,探索社会资金长期稳定支持基础科研的创新模式。希望让科学家更有底气、有定力潜心基础科研,激发更多‘从零到一’的原始创新,为科技创新提供更多原动力。”
中国科协名誉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表示,“‘科学探索奖’本身就是对中国现阶段如何建设科学奖励制度的有效探索。五年来的实践证明‘科学探索奖’实施的一系列充分发挥优秀科学家主体作用的评审、监督和发布办法是成功的,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方针是有效的,奖金完全由获奖人自由支配的机制是有吸引力的。相信只要不断总结经验,持之以恒,‘科学探索奖’一定能成为我国最出色的科技奖项之一,为我国科技人才培养与科技事业发展做出突出的贡献。”
版权声明:本文为三牛号作者或机构在本站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观点或立场,三牛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