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智能 >

“深圳南山期末数学卷太难”冲上热搜,专家表示:学业评价是门科学 须符合学情和教情

发布时间:2025-01-11 10:11:26来源:
   1月9日,深圳“南山因为期末数学卷太难延时20分钟!”冲上热搜。起因是题目过难,四年级数学考试延长20分钟。不少中学数学老师纷纷感慨:“别说小学四年级学生了,我都写不完!”

数学这门学科到底该怎么学?数学真的更重视阅读理解了吗?就此事,羊城晚报记者采访了多位老师、专家。

广州中考未出现题目阅读量过大的情况

广州大学附属中学德育处副主任、初三数学老师贾燕自己做了一遍深圳南山四年级期末数学卷后表示,这套题由于阅读量过大和情境题过多,对于四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即使增加20分钟也难以完成。

贾燕进一步指出,在2022版的课程标准中,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总目标提到:要能体会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增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近年来中考数学试题更注重于结合实际生活场景以及跨学科融合,考查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题目更加灵活多变和去模式化、套路化,避免学生机械式刷题,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贾燕表示,这套试卷的单个题目是有可圈可点之处的,可以看出命题老师每一道题都是精心设计,力求更好地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应用能力。

“但是,对学生数学能力的评价应该包含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等多个层次。一份小学期末试题中,首先要考查的是根底知识和根本技能,同时要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这份试题大量的文字表述,增加了学生阅读的时间,压缩了思考和计算的时间,无法充分考查学生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情境化和跨学科的过度设计,信息杂糅,让题目变得‘拐’和‘烦’,偏离了考查数学本质的方向,也让学生难以把握数学学习的重点。另一方面,命题者对四年级学生的学情了解不够,没有准确把握试题难度和学生能力的平衡点,试题难易的梯度也不够。”贾燕说。

不少广州家长担忧深圳这次小学数学考试是不是风向标,是不是这种情境化和生活化的题目会越来越多?贾燕表示,近年来广州中考试题围绕九大数学核心素养,重点考查学生的数学思维过程、思维方法和创新能力,对学生的阅读理解、信息整合、知识迁移、自主探究等能力的要求会进一步提高,引导学生从“解题”向“解决问题”转化。“虽然如此,但并没有题目阅读量过大或过度设计情境的情况,例如2024年广州中考25道试题中有5道题涉及实际情境,都是一两句话讲清楚试题背景,依然突出的是对数学知识与能力的考查。”

综合能力提升贯穿中小学整个阶段

南粤优秀教师、广州大学附属中学教务处副主任李勇表示,从高考层面讲,高考评价体系是“一核四层四翼”。所谓一核是指“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这一高考核心立场。其中“引导教学”即考教衔接,无论是高中教学,还是初中、小学教学,都要紧盯这根指挥棒。而“四层”是指考查的内容: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和必备知识。其基础就是“必备知识”,这也是不管在学习的哪个阶段都要做好的工作。

他认为,小学数学教育是打好基础,培养兴趣的阶段,主要应达到三个目标:一是让孩子掌握必备的数学基础知识,这是进一步学习的根本;二是培养及保持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是持续学习的动力;三是培养学生钻研的科学精神,这是培养出人才的关键。无论是教学还是考试,都应达到这三个目标。

就此份试题而言,从单个题目来看,并非毫无可取之处,每个题所用的素材其实是挺好的。但由于受阅读量大、题目容量大、多情境、跨学科等众多因素的影响,一是检测不出小学生是否掌握了必备的数学知识,达不到检测的目的;二是让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失去了方向,不知所措,达不到引导教与学的目的。

正确的做法应是将这些素材切割,在学生真正掌握已处阶段必备的数学知识、能理解的情境和其他相关知识的前提下,恰当地提出与之契合的问题,与学生一起分析、讨论和研究,去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但这是需要花时间的,如果应用得恰当,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增强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成效是不言而喻的。反之,大量的这样的所谓“好题”堆砌,却会适得其反。

所以,小学数学教学应从生活实际出发,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本质的前提下,适时适度地设置学生可以理解的情境及跨学科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与探究。测试也应从检查必备知识是否掌握,梯度合理,探究适度的角度出发命题,最好能达到鼓励学生,让学生获得成功感的目的。

当然,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对新情境的理解,跨学科的融合是大趋势,学生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的提升是我们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但这不是一蹴而就的,它贯穿于小学、初中、高中整个基础教育阶段,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有耐心,也要有信心落实在每一天的工作当中。

学业评测命题不能严重脱离教情和学情

广州大学某教授指出,深圳南山小学数学期末试卷的命题严重脱离实际的教情和学情。他进一步指出,学业评价是门科学,是非常严谨的,不能随心所欲。“学业评价应该根据监测的目的、测试内容,各种题型的特点、功能,学生的情况等来命题,需要有科学的指标体系和相应的测试工具,测试题目素材的内容、语言、字数要符合该学段孩子的认知发展特点和学习的实际情况。”

知名教育研究学者熊丙奇也表示,以推进教育为导向的命题改革,必须坚持两个基本原则,一是难度适中原则,发挥考试的测评作用,二是促进学科素养原则。“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不能把考数学变为考语文,把考语文变为考科技,各学科的命题改革,都必须基于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熊丙奇进一步指出,期末考试的目的,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测评,检验真实的教学效果,因此难度必须适中。题目过难或者过于简单,都无法起到测评的作用,而且难度过大会加重学生学习压力,刺激校外培训需求,以及超前学习。

“在数学命题中,过于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考查,这貌似体现素质教育导向,但其实走偏了方向。在数学命题中,适当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这没有问题,但需要明确,数学就是数学,阅读不能喧宾夺主。”熊丙奇说,有的数学题,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理解,命题者认为这是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但这和数学素养有什么关系?是增负还是减负?每个基础教育学科,都有学科自身的教学目标,不能打着素质教育旗号随意地拍脑袋命题改革。要基于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来进行科学的命题改革。”

(作者: 阿毛视界)

版权声明:本文为三牛号作者或机构在本站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观点或立场,三牛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