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社会 >

从春晚配角到主角,它熬了 20 年

发布时间:2025-02-02 15:17:11来源:
2025 年蛇年春晚舞台上,一个节目成功吸引了全国观众的目光。由张艺谋执导的创意舞蹈《秧 BOT》中,一群身着喜庆花袄、手持鲜艳手绢的人形机器人闪亮登场,整齐划一地扭起了秧歌。它们灵活的动作、精准的节奏把控,成为了这场春晚的一大亮点,也标志着机器人在春晚舞台上完成了从配角到主角的华丽转身,而这背后,是长达 20 年的技术沉淀与突破。

早在 2005 年,春晚舞台上就出现了机器人的身影。在刘德华演唱《恭喜发财》时,两台来自索尼的机器人作为伴舞首次亮相春晚,成为科技与艺术结合的初尝试。彼时,机器人还只是配角,动作也较为简单,且整个演出过程由日本工程师严格操控,禁止他人观看学习,技术被严密保护,我国在机器人领域更多是 “仰望者”。

此后多年,机器人在春晚舞台上不断进化。2016 年春晚,540 台 Alpha 机器人登台齐舞,展示出一定的集群表演能力;2018 年,24 台 Jimu 汪汪机器狗组队拜年 ;2019 年,6 台 Walker 机器人与演员同台表演歌舞《青春畅想》。这些机器人逐步丰富着春晚的科技元素,从简单动作到复杂歌舞,从个体展示到群体协作,技术不断升级,但仍未成为舞台核心。

2021 年牛年春晚,迎来重要突破。刘德华再次登上春晚舞台带来《牛起来》,宇树科技研发的四足机器人方队 “犇犇” 作为伴舞惊艳全场。它们灵动的动作、整齐的队列,展现出我国机器人技术的自主创新成果,开始在春晚舞台崭露头角,从简单模仿走向自主创意表演。

到了 2025 年春晚,张艺谋导演的《秧 BOT》将机器人表演推向高潮。宇树科技的人形机器人 H1 成为绝对主角,不仅能完成扭秧歌的复杂动作,还能精准地 “0 帧起手转手绢”,实时根据音乐节奏调整动作,配合新疆艺术学院的舞者,为观众带来一场传统与现代、科技与艺术完美融合的视听盛宴。这些机器人配备先进 AI 技术,如 3D 激光 SLAM 自主定位与导航系统、全身 AI 运动控制技术及 360° 全景深度感知技术,实现高度智能的表演。

不过,节目播出后也引发一些争议。有网友指出,从春晚后台视频看,机器人退场时需工作人员搀扶、遥控指挥,甚至有掉队走丢的情况,质疑其智能化程度。但表演公司工作人员回应,为达到节目效果,团队花了近三个月克服诸多困难。实际上,机器人在舞台上的精彩呈现,已体现出我国机器人技术的巨大进步,从依赖国外技术到自主研发创新,从简单机械动作到复杂智能表演,20 年的发展见证了中国科技实力的飞跃。

从 2005 年的青涩初登场到 2025 年成为舞台焦点,春晚舞台上的机器人用 20 年完成蜕变。这不仅是春晚节目形式的创新,更是我国机器人科技从 “跟跑” 到 “并跑” 甚至部分领域 “领跑” 的生动缩影,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机器人在艺术舞台及更多领域的表现,值得期待 。
(作者: 阿毛视界)

版权声明:本文为三牛号作者或机构在本站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观点或立场,三牛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