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体育 >

金牌背后的故事(新中国的“第一”·体育篇)

发布时间:2019-10-08 13:13:28来源:人民网

  七台河,这座位于黑龙江省人口不足百万的煤城,一直到2013年才拥有大型室内冰场,却培养出了10位世界冠军。中国历史上获得的13枚冬奥金牌中,从这里走出的运动员拿下了其中6块。

  是什么让七台河这张短道速滑名片越来越亮?让我们走进位于山湖路的短道速滑冠军馆一探究竟。

  展馆共有8层。推门而入,展馆一层左侧引人注目。成百上千双冰鞋组成了这面名为“冠军路”的展示墙,象征一步步登上世界短道速滑最高领奖台的冠军之路。

  展馆是一座塔式建筑,设计者精心在楼道内设计了“垂直马拉松”运动,让游客在登楼过程中也体会一番登上冠军巅峰的不易。

  二层,七台河短道速滑运动奠基人孟庆余教练的故事让人动容。上世纪70年代,孟庆余白手起家、艰苦创业。

  队员宿舍十分简陋,孟庆余就自己动手搭炉子、盘火炕、砌锅灶,保障运动员的基本生活;没有室内冰场,他凌晨3点就拖着1吨多重的自制浇冰车在操场上一圈圈浇冰,零下几十摄氏度的低温常常把软绵绵的大衣都冻得硬邦邦;他还在实践中创新训练方法,培养出一个个好苗子……

  “孟教练的专业素养、敬业精神激励我们不断努力奋斗。”孟庆余的弟子、七台河市少儿短道速滑业余体校副校长赵小兵说。

  展馆三层、四层讲述的是杨扬、王濛两位为国争光的运动健儿的故事。一篇杨扬小时候的日记《怎样对待苦与累》也许更能诠释金牌的意义。她写道:“作为一名运动员,就应该不怕苦,不怕累,爱动脑筋,长大就会成为一名优秀的运动员。如果又是怕苦又是怕累的,纵然是一个天才,也会被淘汰的。”

  在五层可以看到特奥赛道上的故事。

  为助力2022年冬奥会,更好发挥国家级后备人才基地和训练基地的作用,七台河市除了打造短道速滑冠军馆之外,还推出了“双星闪耀”十项工程。通过加强训练基地和体育场馆建设,让冰雪体育“硬”起来;同时进一步推进冰雪赛事、冰雪产业等项目建设,让冰雪体育“韧”起来。

  版式设计:张丹峰


  《 人民日报 》( 2019年10月06日 06 版)

延伸阅读

(作者: )

版权声明:本文为三牛号作者或机构在本站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观点或立场,三牛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