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体育 >

重成绩到重成长 “小奥运”变“大聚会”

发布时间:2023-07-18 14:46:13来源:
参加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的中国大学生体育代表团正式成立。

来自全国25个省市区、百余所高校的411名运动员出现在这份名单中,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都是首次参加世界大运会。参加过奥运会的运动员有30余人,其中较为人们熟悉的仅有张雨霏、李冰洁、张家齐、邹敬园等。

“奥运会、亚运会等国际比赛,更注重竞技。大运会不同,虽然也希望获得好成绩,但在这里,竞技场不过是给世界大学生一个展现自己的舞台和相互交流的平台。所以,大运会更多地体现了‘重在参与’的精神,即使将来不从事体育,参加大运会也是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和经历。”曾参加过两届大运会、现在高校从事体育教学工作的袁微这样认为。

在袁微看来,近十多年来,除了参赛人员的变化,国人对大运会的认识变化同样使人欣慰。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小奥运”的说法已逐渐淡化,竞技成绩的追求不再被视为参加大运会的全部,为大学生创造的文化融合、感情交流等方面的意义更为社会所重视。

2001年8月28日,北京工人体育场,在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男子110米跨栏比赛中,年仅18岁的刘翔以13秒33的成绩获得冠军,这是他拿到的第一个国际大赛冠军。

“参加北京大运会前,我只在前一年参加过两次世界性比赛,一次是智利青年世锦赛,一次是法国里昂室内赛,一次第四,一次第三。”多年后的刘翔,对2001年夏天的参赛经历仍记忆犹新,“可以说,北京大运会是我走向世界,跑向奥运会最高领奖台的开始。”

和刘翔一样,对22年前的那个夏天记忆深刻的还有篮球运动员王治郅以及以他和姚明、巴特尔为核心的中国大学生男篮,他们于2001年8月30日晚,在清华大学体育馆以1分险胜美国队,进入北京大运会男篮决赛,那是中国男篮迄今为止唯一一次战胜美国队的经历。这场比赛掀起的爱国热潮,丝毫不亚于中国女排在2019年日本世界杯折桂、2016年里约奥运会夺金引起的轰动。

回想22年前那个夏天,确实给中国人带来太多惊喜:7月14日北京成功获得2008年第29届夏季奥运会举办权,一个月后,有着“小奥运”之称的第2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在北京举行。

翻开2001年北京大运会中国代表团名单,一连串中国体坛巨星的名字映入眼帘——除了上面提到的几位,还有李娜、王励勤、张怡宁、田亮、郭晶晶、冼东妹……

“那个时候,大运会的‘小奥运’概念在国内提得特别多,中国对竞技成绩的重视程度也非常高。”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前秘书长杨立国曾对记者表示。在他看来,当时没有人把大运会当成学生比赛来看,尤其是在北京刚刚申办成功奥运会的背景下,所有人都把这一届大运会看成北京奥运会的预演,无论是赛事组织还是竞赛成绩。

事实上,国人对大运会的关注并非始于2001年的北京,只不过在那年,大运会第一次来到中国,举办的时间又是在我们获得奥运会的举办权之后。

1975年,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成立。同年,协会加入了世界大学生体育联合会,两年后,中国大体协第一次组团参加了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后来率领中国女排首夺世界冠军的孙晋芳参加了那次大运会,她后来回忆说:“那届大运会是在保加利亚索菲亚举行。那个时候,中国还没有改革开放,像我们这样的国家队出外参赛机会也很少,大运会是我们第一次参加世界综合性运动会。”

首次参加世界大赛,中国女排就拿到了大运会银牌;两年后的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大运会上,由郎平为主力的中国女排更是一举夺得冠军,实现中国“三大球”在世界大赛“零的突破”,因此在孙晋芳看来,这是中国女排“五连冠”乃至“十冠王”辉煌的起点。

和中国女排的经历一样,大运会在很长时间里为众多后来的奥运冠军和世界冠军提供崭露头角并一战成名的机会。可以说,大运会记录着新中国竞技体育崛起的历程。

在2001年北京大运会上,中国代表团以54枚金牌的成绩名列金牌榜第一位,创造了参加世界大运会的最佳成绩。不过,北京大运会同时也成为一个时代的结束和另一个时代的开端。

今年4月19日,成都大运会倒计时100天。当日中午,清华大学校园内举办了“青春有约 唱响大运”,高校学子共唱大运歌曲,为大运会倒计时100天助力加油,向全球青年大学生发出青春之约。

胡凯出现在人群当中,他的身份是清华大学体育部副主任、副教授。不过,他的另一身份却不被多数在场的学生所了解——2005年伊兹密尔世界大运会男子百米冠军。

“冲过终点后整个人都是蒙的,因为没有人能想到我能拿到金牌,包括我自己。”多年以后,胡凯回忆起当时夺冠的情景还很激动。

大运会夺冠,让胡凯名声大噪,一夜之间大家都认识了这个创造中国田径历史的年轻运动员,称他为“眼镜侠”。他回国之后发现,“眼镜侠”的人气已经直逼一年前在雅典奥运会上夺冠的刘翔。

胡凯的成功无疑给中国的体教结合闯出了一条新路,它证明在校园培养高水平运动员是完全可能的。本届大运会上,一支以大学生运动员为主体的中国大学生代表团终于诞生,中国学校体育从此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事实上,早在北京大运会两年后的韩国大邱大运会上,中国大学生体育代表团里就已基本实现了以在校大学生为主,在男足、女排、田径和游泳队伍中,非专业运动员的大学生占据了相当的比例。由北京理工大学队的球员组成的中国大学生足球队,更是第一支纯粹以大学校园内的学生军组成的国家代表队。他们最终虽然只名列第七,但因为在最后的排位赛中战胜了巴西队,同样引起了轰动。

从那时起,参加世界大运会的中国代表团一直是“双轨制”,部分选手是以国家队与大学“共建”的形式出战;另一部分则是普通大学生选手。但是,“大运会回归大学生”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中国的大学生运动员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

这种变化,在2011年深圳大运会上尤为突出。出现在深圳的中国大学生运动员,在这个属于年轻人的世界大家庭中越来越如鱼得水。

在深圳,中国军团的三大球选手全都换了面孔。足球教授金志扬带着一群“全部本科以上,还有硕士和博士”的高学历运动员,完成了“纯学生军”的目标。篮球受益于多年的大超联赛和CUBA,诞生了一支综合球队。而排球则更加干脆,男女队都是复旦大学校队,他们虽是特招进入校园,但上课和本科生并无区别,完全是“在校”“在籍(学籍)”“在读”“在训”的大学生。

让真正的大学生成为大运会上的主角,这也改变了中国大运代表团的气质。同时变化的不仅是气质,在运动成绩上,中国体育代表团在深圳大运会的成绩同样达到了新的高度:75枚金牌、145枚奖牌!

此后,从俄罗斯喀山,到韩国光州,再到意大利那不勒斯,以大学生为主体的中国代表团,金牌和奖牌数字虽有起伏,但始终稳定在三甲之列。

今年6月20日,成都大运会火炬传递活动来到第三站——深圳大学。

上午,当成都大运会火种盆和火炬“蓉火”相继点燃后,深圳站火炬传递的第一棒火炬手、东京奥运会男子4×100米接力铜牌获得者、男子100米亚洲纪录保持者苏炳添高擎火炬,从时光广场出发,正式开启深圳站火炬传递。

苏炳添与大运的缘分早在12年前已开始。2011年,当时还是暨南大学国际经济专业学生的苏炳添,就参加了深圳大运会,以10秒27秒摘得男子百米决赛铜牌。这次再来到深圳参加成都大运会火炬传递,自己已经是一名大学副教授。东京奥运会的巨大成功,让他为更多的国人所了解。

与“苏教授”同样取得巨大成功的,还有一位清华大学学生——杨倩。

杨倩在东京奥运会上的首金表现和双金成绩让人赞不绝口,大家对她的清华大学在校生身份大家更是羡慕不已。既能保持世界级的运动水平,又能进入中国最知名的高校学习,对此,杨倩认为,自己的成绩离不开体教融合培养人才的模式,自己就是一位体教融合的受益者。

的确,杨倩的成长经历,以及清华大学创办高水平运动队的成功,折射出中国大学生体育事业近年来的发展及成就。

2019年7月,意大利那不勒斯,第30届世界大运会上,由清华大学学生江杰华、江亨楠、王煜和中山大学学生禤达军组成的中国队在男子4×100米接力赛中,以39秒01的成绩夺得该项目的银牌。14年前,他们的学长胡凯就曾获得过大运会男子百米冠军。“胡凯当年是一枝独秀,而接力是集体项目,是更多人努力的结果,这说明我国高校体育经过多年发展,有了很大进步,但发展空间还很大。”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田径队教练李庆告诉记者。在那不勒斯,出现在中国代表团名单中的清华大学学生达到了28名。

此外,我国另一所顶尖高校北京大学也派出了近20名选手参加那不勒斯世界大运会的男、女篮和田径项目。

尤为可喜的是,在那不勒斯,中国代表团中的在校大学生比例再次创新高,达到了84%;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两年后的东京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中出自大学校园的选手已然成为一个群体,大批在校生的身姿在赛场上闪耀,其中不仅有本科生,还有不少的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除了杨倩、苏炳添,还有来自西南大学的跳水冠军施廷懋、举重冠军谌利军、宁波大学的举重冠军石智勇、浙江大学的短跑名将谢震业、苏州大学的羽毛球选手何冰娇、湘潭大学的羽毛球选手贾一凡、北京师范大学的女篮队员邵婷,以及上海交通大学的赛艇选手陈云霞与张灵等等。

与以往省市体工队与大学“合办”运动队不同,这些大学生世界冠军,大多是在尚未出成绩的中学阶段被大学发现,然后再通过普通高考、降低录取分数、入学后进行预科学习等步骤,之后随着专项技术水平和文化修养的提高,在大赛中逐渐显现出优秀竞技水平,直至入选国家队,参加奥运会。

与之相适应的是,我国现在每年学生竞赛项目达到了300多项,涵盖了全国大中小学,这种“一条龙”的竞赛体制保证了人才梯队的形成,像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CUBA)、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等都非常精彩,吸引了大中小学校的关注和参与。

(作者: admin)

版权声明:本文为三牛号作者或机构在本站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观点或立场,三牛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